(宋)苏轼
浣溪沙·麻叶层层叶光
麻叶层层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垂白杖藜拾醉眼,捋青捣软肌肠。问言豆叶几时黄?
这里苏轼徐州谢雨词五首中的第三首。
词的上阕,写雨后生机勃勃的田园风光。村边,不论线麻、麻,都长得十分茂盛,层层泛着亮光;是谁家在煮茧呀,全村都散发着如此馥郁的芳香?心里想着,抬眼而望,只见篱笆墙内一群缫丝姑娘,正在紧张地煮茧抽丝,又不时发出笑语声声。短短三句,农村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邻里和睦,妇女的勤劳,都一一跃然纸上。
上阕由村外写到村内,下阕由村内写到村外。“醉眼”,是形容老态龙钟之态;“豆”是指比小麦早熟十天半月的蚕豆、豌豆之属。灾荒之年,农民常种此类早熟作物,以度粮荒。作者步出村外,只见一位垂着白发的老人,手拄拐杖,老眼昏花,在田边捋取尚未成熟的麦穗,准备捣一捣充饥。看到这般情景,词人想到徐州地区,上年闹水灾、今年闹旱灾,一连两载,民不聊生,心里很是难过。于是,走到老人面前,问道:“老人家,叶黄豆熟,还需要多久?”言下之意,等这些作物成熟,就可以垫补一时,接着,就是小麦丰收,您老人家的日子也就好过了!苏轼是一位勤政爱民、关心民间疾苦的官。从这一句简短的问话,就可以看出作者对农民深挚的思想感情!
粗看起来,作者好像是毫不经意,只把眼前所见景物摄入笔端;仔细琢磨,其实作者是经过一番选择和提炼的。苍翠欲滴的麻田,缫丝娘的欢声笑语,反映了久旱甘霖带来的喜人景象;白发老人捋青捣,一方面表现了雨后小麦的丰收在望,另一方面,用老人的盼麦早熟,更加衬托出甘霖济民的重要。表面看是写老民捋麦充饥,实际还是“谢雨”。作者与农民甘苦与共的内在思想感情,渗透在这一个外在的自然景物之中。在这里,景是情的外化,情是景的内涵,物与人、景与情,浑成一体,契合无间。
上一篇:(宋)苏轼《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原文、翻译及赏析
下一篇:(宋)苏轼《浣溪沙·万顷风涛不记苏》原文、翻译及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