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岳飞
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岳飞是南宋初年著名的抗金四大名将之一。他一生坚持抗金北伐,反对妥协投降。当岳飞还是一名位微言轻的下级军官时,就向宋高宗上书,反对当时执政的黄潜善、汪伯彦等的逃跑主张,并要求高宗亲率军队北渡黄河,收复中原。宋高宗和朝中的投降派见了这份奏章大为恼火,便以“小臣越职,非所宣言”的罪名剥夺了他的官职。在绍兴五年(1138)和六年,岳飞因北伐抗金的主张不被批准,两次愤而解甲,后经宋高宗再三下诏才出山任职。绍兴八年,宋金双方遣使和谈。此时,已屡建奇勋、身居高位的岳飞仍然反对和议,他向宋高宗指出:“夷狄不可信,和好不可恃,相臣(指秦桧)谋国不臧,恐贻后世讥议。”(《续资治通鉴》卷121)但是,最高统治者求和心切,并不理会岳飞的意见。和约订立后,朝廷欣喜异常,大赦天下,论功行赏,提升岳飞开府仪同三司。岳飞拒绝接受,并再次上书论和议之非,他对宋高宗说:“今日之事可忧而不可贺,勿宜论功行赏,取笑敌人。”由于岳飞与宋高宗、秦桧一伙妥协投降派存在着很大的矛盾,因此他在受朝廷利用的同时也常遭到忌恨和排斥,忧患感、孤独感和失落感时常萦绕在心头。这首《小重山》词就是在这样的心境中写成的。
上阕追写自己“昨夜”不得成寐的情形。开首三句,点明“梦醒”的时间是半夜三更;“梦醒”的原因是暮秋蟋蟀连续不断的鸣叫。一般说来,半夜三更正是人们酣睡的好时光,蟋蟀的鸣叫声也不足以惊醒人们的睡梦,所以他的“惊醒”还有着更深一层的原因,那就是他被自己“梦”的内容所惊醒。关于“梦”的内容,作品中已有“千里”这个极简扼的交代。“千里梦”,可以理解为作者在梦中征战四方,驰骋千里,也可以理解为作者在梦中越过千山万水,回到千里以外的老家——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或者说,梦中兼有这两方面的内容。然而,词人的理智即使在梦中也没有完全休息,提醒着他注意:朝廷时时在掣其后肘,不会让自己跃马挥戈,直捣“黄龙”;中原大地已沦陷在金兵的铁蹄之下,重返故乡也只能是虚想而已。于是,词人的美梦被蓦地惊醒了。梦醒以后,词人更加感受到了理想遭到压抑、忠心不被理解的痛苦,再也无法安睡,只得揽衣推枕,发扃出户,独自一人在庭院里徘徊、沉思,以排遣满腹的忧愤和抑郁。此刻,正是万籁俱寂、悄无人声的时候,天地之间,除了“壮怀激烈”的词人之外,只有一轮明月还在温柔地放射着淡淡的银辉,似乎在抚慰他痛苦和寂寞的心灵,在把无限的同情洒向词人。此情此景,词人真想与玲珑而多情的明月“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了。“人悄悄”两句,借景传情,十分强烈地渲染出了词人的孤独感和悲凉感。
下阕直接抒发“知音少”的悲怆情怀,换头“白首为功名”,明确表露自己为了建收复失土之功,垂“精忠报国”之名,不惜出生入死,不畏艰难困苦,在倥偬戎马中“白了少年头”,度过自己的青春年华。“功名”一词,今人常把它与“追名逐利”联系起来,成了个贬义词,而在古人眼里,“为功名”正是儒家积极用世的进取精神之体现,值得倡扬。接着,词人笔锋陡转,情调由激昂一变而为低沉:“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深深地慨叹收复中原的宏志大愿至今仍为泡影,朝思暮想的故乡也欲归不得。“松竹”经冬不凋,生命力极强,岳飞却说家乡的松竹已经衰老,这就从侧面表现出词人对故乡的苦苦思念和在南方度日如年的焦灼心情。至于是谁阻拦住了词人的“归程”,词中略而不言。其实,事实很清楚,南宋朝廷内部的妥协投降派,霸占中原的金兵都阻住了词人的北归之路。由于有些话不便直说或毋须直说,词人便留下些空白让读者自己去思索了。这种婉曲的笔法在词中是常见的。以下三句一意贯注,化用伯牙和钟子期的典故,淋漓尽致地倾吐了自己不被当权者理解、信用的恚怨心声。据《列子·汤问》和《吕氏春秋·本味》上说:“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后“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写作此词时的岳飞,自我感觉正与钟子期死后的伯牙同,所以他就很自然地自拟为弹琴者。歇拍“弦断有谁听”,写得极其凄婉悲慨,自己的苦心孤诣、壮志豪情、文武韬略,在妥协投降派眼中还不值一杯水,这实在不能不使人扼腕长叹啊。
这首词以委婉顿挫的笔调来抒写抑塞难伸的爱国情怀,意象清冷鲜明,感情沉挚深婉,具有悲怆美的特点,读来耐人回味,艺术感染力很强。在今存的岳飞三首词中,另二首词《满江红·写怀》和《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到底是否出自岳飞之手,人们还有争论,只有这首词,大家都确认它是岳飞的作品。这就更值得人们珍视了。
上一篇:(宋)晁补之《盐角儿·毫社观梅》原文、翻译及赏析
下一篇:(唐)刘禹锡《潇湘神·湘水流》原文、翻译及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