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拟物的修辞手法与语句例子
[定义]比拟的一种,将人当作物来写或将此物当彼物来写的一种修辞方式。
[例释]拟物分为两种:
(1)将人当作物来写。临时赋予人以物所具有的特征。
例1:小D和妹妹常常没有晚饭吃,将门锁了,把自己焊在礁石上,听潮起潮落,看日沉日升。(舒婷《梦入何乡》)
例2:如今那些写作的女人,生长在不凋的花坛上,四季如春地绽放着,姹紫嫣红的花瓣衬着周围繁茂葱郁的绿叶,显得越发地鲜活。(张抗抗《写作的女人》)
例1用物品能够被“焊”的状态,写小D和妹妹在无可奈何之下长时间驻足礁石的情景,强调了静止不动的神态。例2整段文字都将人当作花来描写,增强了“写作的女人”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的“鲜活”特点。
当所拟之物为生物时,有时同时具有人或生物的动作状态,便可能出现拟人拟物界限不清的情况:
例3:没有被阴云吞噬的晴空中,还有几个星星在发抖;西边林梢上那一勾细眉般的新月,也好像在打着哆嗦。(莫言《售棉大路》)
例3描绘暴雨将临时天空的情景。“发抖”、“哆嗦”既可能是人所具有的动作情态,也可能是猫、狗等有生物所具有的情态。就这一意义而言,可将其看作拟人,也可看作拟物。当然,此处的“发抖”、“哆嗦”与其说写星星新月惧怕乌云的到来,不如说是写卖棉人担心下雨的恐惧心理。
(2)以物拟物。临时赋予此物以彼物所具有的特点,将此物当作彼物来写。
例4:辣味的日头下/有一只鹰/刮过(姜宇清《祈雨》)
例4改变鹰所具有的动作描写词语“飞过”、“掠过”,而用了描写风的动词“刮过”,突出表现了炎热无雨环境下生物的状态和人的心理感受。
上一篇:什么是割裂的修辞手法与语句例子
下一篇:什么是换称的修辞手法与语句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