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保安弃家赎友》简介|鉴赏
明代白话短篇小说。见《古今小说》第八卷。
故事源出《太平广记》。叙:唐开元年间,郭仲翔随李蒙赴南蛮平叛,忽接到同乡吴保安一信,求其荐用。征得李蒙同意,郭仲翔提任他为军中管记。 次日,李蒙全军覆没,郭仲翔也被掳至异地。南蛮准其索绢千匹取赎。他将实情信告保安,吴家倾尽家财,不足二百匹绢。为救朋友,吴保安离家经商十年,积攒了千匹绢钱,才将郭仲翔赎回。而家中妻儿都沦为乞丐,得都督杨安居资助,方幸免难。不久,吴保安夫妇去世,郭仲翔闻讯,千里负骨迁葬,又将留下的孤儿养育长大。世人追慕其事,立“双义祠”以示纪念。
封建社会里的小商人,社会地位低下,经济地位也不稳定。在从事商业活动中,经常东漂西泊,寄人篱下,受统治阶级的欺凌压迫和各种外来力量的干扰,生活很不安定,所以渴望着能得到真挚的情谊和侠义行为的庇护,依靠相互间的帮助来改善其困厄的处境。小说通过吴保安和郭仲翔的生死之交,提出了“结交须结心”的交友准则。故事描写的虽是封建统治阶级间的友谊,打上了“士为知己者死”的传统烙印,但它鼓吹的那种一诺千金,肝胆相照,讲求信义、赤诚相助,追求生死与共的患难之交的精神,在处理人们相互关系中,是可取的。结尾大段铺叙郭仲翔的报恩,表明了作者对这种精神的肯定和赞扬,正是当时市民阶层的生活和理想要求的反映。
小说采用复线结构,将吴保安弃家赎友和妻儿历尽磨难对照着写。在这种强烈的“反差”中,凸现主题。全文结构谨严,过渡自然,注意前后照应。
上一篇:《吕大郎还金完骨肉》简介|鉴赏
下一篇:《吹凤箫女诱东墙》简介|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