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劫传》简介|鉴赏
历史小说,十六回。艮庐居士(胡思敬)著。初载清光绪二十七年 (1901)《杭州白话报》,后由报馆出版单行本。首有自序及同人题辞。
小说写义和团事件直至八国联军攻人北京,签署议和纲要的过程。先说中国人自从与外国接触以来,有两件事成为仇恨洋人的根源,一件是鸦片烟,一件是基督教。而当山东地方,“匪人传习邪教”,号称义和拳起事时,朝中显贵如端王之辈,却想借此消灭洋人。以致义和团势力日渐壮大,“想要围住公使馆,谋害公使”。各国便派军舰载兵前来“保护”。大沽口一仗,打败清兵。此时,又有日本书记官和德国公使被愤怒的民众打死,加剧了紧张局势。大沽口开来的联军,在天津租界与清兵、义和团对峙互射,随即攻破天津,直逼北京。刘坤一等抚督,联名上奏朝廷,请剿团匪,而政府不理。各地骚乱,更其汹汹,谣言四起,匪盗猖獗。北京使馆及政府衙门,官邸王府,多有焚毁。京官许景澄等,再三强奏,请剿义和团,惩治支持义和团的徐桐、刚毅等人,却被端王下令斩决。联军在北仓,动用毒气,大败二十万清兵,直抵紫禁城。宫廷内一片混乱,皇室西奔。联军打下北京。“那时神嚎鬼哭,枪弹横飞,一路的死骸,堆山积海。”“无论遭难平民百姓,性命犹如鸡犬一般,就是那天潢贵胄,公子王孙,闺阁名姝,簪缨世族,到了这时,玉石难分。也有受辱不堪的,投河落井,服毒悬梁,那种惨烈的情形,笔难尽述。”掳走内库银两,焚毁吏部档案。联军以“和平”条款照知朝廷,慈禧心知无法回避,只得降旨惩治“纵庇拳匪,启衅友邦”的大小朝臣。李鸿章、庆亲王为议和代表,来到北京,与联军订下十二条议和大纲。
作者对庚子事变各方的态度,以对义和团的谴责为最厉。次为蒙昧顽固的王公大臣。对于外国资本主义及八国联军,虽间有微词,但认为责不在彼,因而曲意回护。且以为鸦片之害不见于他国,而是国人自己要吃。基督教的传播和教民与平民间的矛盾之类,可用理智的方法来解决;教民之有不良分子,同平民之有不良分子一样,不必因人而迁怒于教。作者对清军官兵,并不一概排斥,如对抵抗联军阵亡的正直将领聂士成,书中有诗赞曰:“狐群狗党朝廷满,独有忠臣遇难亡”。作者痛恨的是那些昏庸保守的权贵,既不明事理,又不听忠告,反而怀抱盲目的排外心理,想以愚昧的草民来解决中外争端。作者总的态度是:事变弄到如此地步,是因为王公显贵“平日不明中外大势,心中存了一个仇恨洋人的心,刚凑着义和拳匪口口声声是扶清灭洋,他们便以为是忠义的好百姓,……好趁此机会除灭洋人, 自己也好做个大官,长享富贵。不料一败涂地,收场局面,弄到如此。可见为人在世,第一要明白现在的时势,究竟要怎么样才好。就是吃了洋人的亏,要想挣口气,不受他们的逼压,也不是动蛮乱打,能够出气的。”
小说尚能做到叙述有条不紊,语言通俗易懂,描写不多,却也简洁清楚。如写义和团在天津出现时的情景,只说先前几天出现谣言和灾象,人心惶惶。“过了几天,便见有头扎红巾,腰系红带的人,三五成群,游行街市。那各处的孤庙空地,都有搭盖坑棚,聚集许多十几岁的幼童, 习练拳勇的。那坛中神案上,供着牌位三个,一个是关帝,一个是张飞,一个是赵子龙。这些幼童向着牌位,拜了几拜,立起来,便面色涨得通红,眼睛直视,发狂乱叫,舞拳弄脚,似有万夫不当之勇。”文字不多,而能给人留下印象。书名为《救劫传》,意思是中国历史上的乱世,大家不去寻求原因,一概说是“劫数”,这也正是中国人不明事理,不求长进的表现。
上一篇:《挑灯新录》简介|鉴赏
下一篇:《新世鸿勋》简介|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