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纂》简介|鉴赏
轶事小说集。又名《义山杂纂》。旧题唐·李商隐撰。 《直斋书录解题》小说家类著录,一卷; 《宋史·艺文志》小说家类有李商隐《杂纂》一卷,又李义山《杂稿》一卷,疑即一书。今存《说郛》本、《五朝小说》本、《唐人说荟》本、 《唐代丛书》本、 《忏花盦丛书》本等,均题《义山杂纂》。
关于此书作者,鲁迅怀疑为诗人李商隐作。他说: “李于小说无闻。今有《义山杂纂》一卷, 《新唐志》不著录,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十一)以为商隐作。”又说: “中和年间有李就今字兖术,为临晋令,亦号义山。能诗,初举时恒游倡家,见孙棨《北里志》,则《杂纂》之作,或出此人,未必定是商隐,然他无显证,未能定也。”(均见《中国小说史略》)今暂定为李商隐作。
关于此书的内容, 《直斋书录解题》题要说: “里俗常谈鄙事,可资戏笑,以类相从。今世所称‘杀风景’,盖出于此。”《文献通考》小说家类引巽严李氏说:“用诸酒杯流行之际,可谓善谑。其言虽不雅驯,然所诃诮多中俗病。闻者或足以为戒,不但为笑也。”
以上两段引文,概括地说明了此书的性质和作用。它是作者收集民间“常谈鄙事”辑结而成的一部书,用于酒席宴间以“资戏笑”,但由于它的内容具有“善谑”、 “诃诮多中俗病”的特点,因此其作用又不止于引人一笑。鲁迅就曾认为它“颇亦穿世务之幽隐,盖不特聊资笑噱而已”。由此看来,此书是有其不可忽视的意义和价值的。
全篇“以类相从”,共分四十一类,分别用“必不来” “不相称”、 “羞不出”、 “怕人知”、 “不嫌”……等作标题,一个标题就是一个“义项”,一个“义项”下或记五事,或记十事,多者达二十余事,均为社会知识和人生经验的总结。其语言简明警策而又诙谐戏谑,时时闪现出哲理的光辉,因此可以作为人们立身处世的箴言。
下面择取几个义项作一简析,先看《相似》:
京官似冬瓜暗长 鸦是措大饥寒则吟 印是婴儿常随身 县官是虎动则害人 尼姑似鼠人深处燕似尼姑有伴方行 婢似猫暖处便住
这里的七句话,有对官僚行径的刻画,也有对下层人民生活的描绘。 “京官”、 “县官”、“印”三句是对当时官场风气和官僚淫威的形象揭露。作者用“冬瓜暗长”比喻京官在不知不觉中升官,一个“暗长”说明是暗中进行的肮脏交易。以“虎动害人”谴责了县官的扰民害民,使人很容易想起柳宗元指出“苛政猛于虎”的《捕蛇者说》。以“印是婴儿随身”,嘲笑了官僚的命根子, 护身符。 “鸦”、 “尼姑”、 “燕”、 “婢”四句是对民间饥寒生活和不安定的社会治安的具体说明。 “鸦”和“婢”两句写了劳动群众的啼饥号寒;“尼姑”和“燕”一句写那些遁入空门的女子尚不免有恶势力相害,而一般良家女子遭遇可知。作者把官僚和人民的生活排比在一起,形成了极为鲜明的对照,可以说,它们是对那个社会深入骨髓的揭露。
再看《隔壁闲语》:
说所送物好还么必是不佳 新娶妇却道是前缘必是丑 说太公八十遇文王必是不达 说食禄有地必是差遣不好 说随家丰俭必是待客不成礼数 说屋子住得恰好必是小狭 咒骂祖先必是家计不成
这七句话,是一种人生经验的总结,有辩证法。它告诉人们在看待事物时切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要分析其实质。事实上,社会生活中的很多东西都要从反面才能看出其实质,这条规律特别有用于阶级社会,这正如《红楼梦》里的“风月宝鉴”,只可反照,不可正照。
书中除有“多中俗病”、“足以为戒”,富有一定积极意义,能发人深省的内容外,也有不少宣扬封建道德的东西,比如《不如不解》这一义项:
措大解音则废业 妇人解诗则犯物议 僧解饮则犯戒 劣奴解识字则作过 子弟解烧炼则贫 士人解手艺则卑污
这六句话,除开“子弟解烧炼则贫”外,其余的均暴露了作者一些比较落后的意识,表现了作者看不起劳动,看不起劳动人民和歧视妇女的思想。
这篇小说总的艺术特点是寓庄于谐。作者集世间鄙语鄙事,目的在教人怎样生活,怎样作人,这样庄严而重要的意旨,作者以谐谑出之, “寓教于乐”,不是一部纯粹的“可资戏笑”的作品。它的语言简炼、含蓄、警策,同时又非常通俗,而与口语无甚区别。当然,它也有“琐缀”的缺点,但是由于它的思想较有意义,表现形式也较特异,且加上语言上谐谑特点,构成了此书独特的风格。所以此书一出, “后亦时有仿作者,宋有续,称王君玉;再有续,称苏东坡;明有三续,为黄允交”(鲁迅语)。一部书引来后世这样多的续作者,它的影响就可见一斑了。
上一篇:《月球殖民地小说》简介|鉴赏
下一篇:《柳毅传》简介|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