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樵史通俗演义》简介|鉴赏
清代白话长篇讲史小说,八卷四十回。原题“江左樵子编辑”, “钱江拗生批点”,今人考得作者为江左松江府青浦县人陆应旸,字伯生,明末清初人。本书约在顺治八年(1651)稍后写定,刊刻,今存顺治年间刊本,在乾隆年间曾被禁毁,故传本极少。现有中州古籍出版社等整理出版的校点本。
此书记叙了明朝天启至弘光三朝的时事。天启帝宠幸乳母客氏,致使客氏势焰滔天。太监魏忠贤与客氏勾结,狼狈为奸,满朝文武,随意升降。朝中不少文武官员争拜魏珰为父。山东连年亢旱,民不聊生,钜野县徐鸿儒率白莲教义军,攻破数城,但不久被官军镇压。魏珰结党营私,把揽朝政;东林党人杨涟等大臣上本参劾魏逆,但天启不以为然。魏珰变本加厉,削夺大臣,监毙忠良;分布心腹,把持津要,使朝廷几无正人君子。天启帝亡,崇桢即位,众臣纷纷上本参劾魏忠贤,魏珰被押发凤阳,途中自缢。阉党各受惩处,客氏也自缢。陕西延安府李自成杀死淫妻及县官,至甘肃投军后又杀死参将,投奔闯王高如岳,高如岳战死,李自成再举义旗,战胜卢象升所率官军。张献忠伪降后复杀入湖广。诛杀楚、襄二王,攻占汉、黄、荆、岳几府。李自成率军入西安,建大顺国称帝,后攻占北京。崇祯帝在煤山自缢。明边关总兵吴三桂勾结清兵进关,李自成大败而逃,后病死罗公山。福王朱由崧南京即位,改元弘光,大权尽归马士英、阮大铖。马阮二人专权误国,明将左良玉檄文讨逆。清兵南下破扬州,逼近南京;弘光帝仓惶出逃,马阮二奸臣也各自奔逃。
《樵史通俗演义》表现了明朝天启、崇祯、弘光三朝二十五年间的三大社会政治矛盾:明王朝与满清政权的民族对抗,明王朝与农民起义军的阶级对抗,明王朝内部客魏阉党与东林、复社之间的激烈党争。其中,抨击阉党笔墨最为浓厚。宦官专权误国为明朝宿疾,而魏忠贤恶事更为著名。小说以史实为依据,描写魏忠贤结党营私、残酷迫害东林党人;描写魏氏阉党排斥异己、专权擅政、茶毒人民,无恶不为。在魏忠贤淫威之下,竟使众多文武官员争拜其为父,竟使朝廷要津几无正人君子,读之令人发指。作者撮激愤于笔端,叙写魏珰的种种罪恶,使读者看到明王朝统治的昏庸、腐败,听到在这鬼蜮世界中广大民众的痛苦呻吟。朝政昏黑,政权中枢瘫痪,使明王朝无法有效抵御满清政权的进攻;宦官专权,施暴政于天下,使广大人民纷纷揭竿起义。作者以写珰祸为主,兼及辽患和白莲教、李自成起义事,将三大社会政治矛盾交织于一帙,涉笔颇广,比较全面地勾勒出一幅明末社会动乱的历史画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客观地揭示了明王朝灭亡的社会政治原因。作者最后将明亡之罪归于“魏、崔、马、阮”,而称赞左良玉的发檄讨逆,则作者为东林羽翼显然可见。但是,作者对清王朝却不敢非议。
明代后期,一批以当时重大政治斗争为题材的长篇讲史小说出现在文坛上。如, 《于少保萃忠全传》、 《梼杌闲评》、《魏忠贤小说斥奸书》等。 这类作品多取材于朝野之史和民间丛谈, 其目的在于抨击奸恶、 褒奖忠良,以求有补于世道人心。因此,作者在撰写这类讲史小说时,非常注重实录史实,并以“纪各有序,事各有论,宜详者详,略者略”为原则, “故不学《水浒》之组织世态,不效《西游》之布置幻景,不习《金瓶梅》之闺情,不祖《三国》诸志之机诈。” (《魏忠贤小说斥奸书凡例》)致使小说中多录入诏书、章奏、檄文、函牍等,但在艺术上却往往失之粗糙,议论说教过多。 《樵史通俗演义》即属于这类讲史小说,也存在这种缺陷。
《樵史通俗演义》记叙三朝之事,多为实录,间亦有虚构,但并不成功。如写李自成“杀妻逃难”,卑劣无赖,掠夺明宫女窦氏为皇后,败离北京后淫乱猝死罗公山等,系据传闻加以主观臆想。作者对李自成起义的态度虽不必重责其历史局限性,但对这个历史人物采用的谩骂式虚构,既无助于人物塑造,也不能给人以艺术的真实感,在艺术上实为败笔。小说还描写了魏忠贤、崔呈秀、马士英、阮大铖、杨涟、史可法等一批历史人物,但这些人物形象均淹没在历史事件之中,人物性格并不鲜明,缺乏血肉丰满的艺术形象。小说虽然语言简洁流畅,纪事详略得当,但在艺术上比较平庸,无所建树。
值得注意的是,本书在艺术上虽然平庸,但保存了一些可贵的历史资料。如书中所录史可法复清摄政王书及左良玉讨马士英之疏、檄等等,均具有一定的文献价值。本书对清初史籍的影响颇大,《平寇志》、 《怀陵流寇始终录》、 《南明野史》、 《小腆纪年》、 《明季南略》、 《明季北略》等均采用过本书中所载史料。本书作者有感于世事沧桑,发愤著书,把小说作为政治斗争的工具,刻意求实,使小说的历史文献价值大于其艺术价值。
上一篇:《梧桐影》简介|鉴赏
下一篇:《死中求活》简介|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