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林》简介|鉴赏
轶事小说集。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笑话集。三国魏邯郸淳撰。原书三卷,今佚。 《隋书·经籍志》和两《唐志》均有著录,《宋史·艺文志》不载。宋代吴曾《能改斋漫录》卷七云:“秘阁有《古笑林》十卷,晋孙楚《笑赋》曰:‘信天下之笑林,调谑之巨观。 ’《笑林》本此。”王利器据此认为该书赵宋时尚存,唯卷帙由三卷扩充为十卷,或有后人附益。(《历代笑话集》)今有清马国输《玉函山房辑佚书》本一卷。鲁迅辑其佚文二十九条,载《古小说钩沉》。
我国笑话的传统源远流长。笑话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它来自民间,属于民间文学创作,并活跃在人民的生活里。先秦诸子著作中的寓言,就具有笑话性质,司马迂《史记》里的淳于髡、东方朔等就曾经用笑话来规劝讽谕皇帝大臣,使他们在笑声中对自己的言行有所警悟。于是,笑话这朵民间艺术之花,逐渐为统治阶级所注目,脱离经学、史学而独立。 《笑林》这部专书的出现就是一个证明。清姚振宗《隋书·经籍志考证》据刘勰《文心雕龙·谐隐》篇“至魏文因俳说以著笑书”的话,认为邯郸淳是奉魏文帝诏而撰《笑林》。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以为《笑林》“举非违,显纰缪”, “亦后来俳谐文字之权舆也。”都说明它在建安魏初文学中应时而生,和其他文学样式一样,是具有继承前人、影响来世的划时代意义的。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把《笑林》列入志人小说类,主要是指它写的是人事,而不是鬼怪奇闻。其实,就其内容来说,它和《世说新语》之类的志人小说是大不相同的。首先,《笑林》中的人物多数非历史上所实有。书中常称“某甲”、 “某乙”、 “王氏”、 “李氏”、“楚人”、 “齐人”、 “太原人”、 “南方人”等,大都是作者虚构的。从中我们似乎可以看出它从民间笑话演化而来的迹象,或许就是作者采辑民间笑话也未可知。其次,书中的故事,带有浓厚的民间色彩,有一定思想内容。如下面一段故事:
汉世有人,年老无子,家富,性吝啬,恶衣疏食,侵晨而起,侵夜而息,营理产业,聚敛无厌,而不敢自用。或人从之求丐者,不得已而入内取钱十,自堂而出,随步辄减,比至于外,才余半在,闭目授乞者。寻复嘱云: “我倾家赡君,慎勿他说,复相效而来!”老人俄死,田宅没官,财货充于内帑矣。
文中的富翁, 有家产万贯,却为富不仁,吝啬无比。富翁无子绝后,死后田宅没官,真是大快人心,这是群众对他的惩罚,表现了对这类刻簿鬼深刻的憎恨。这个故事本身并不引人捧腹大笑,但却发人深思,富有民间笑话辛辣的风格。再如:
楚人居贫,读《淮南方》“得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遂于树下仰取叶,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扫取数斗归。一一以叶自障,问其妻曰: “汝见我不?”妻始时恒答言“见”,经日乃厌倦不堪,给云: “不见。”嘿然大喜,赍叶入市,对面取人物,吏遂缚诣县。县官受辞,自说本末。官大笑,放而不治。
《淮南方》可能是汉淮南王刘安所著专讲神仙方术的书。楚人迷信左道旁门,妄想学会隐身术,以便公然窃取别人的资财而不被发现。文中通过对他扫叶、试叶、攫物以至被捕等细节的描绘,生动地刻画出一个利令智昏的愚夫形象,对他的行为,进行了辛辣的嘲讽。 《笑林》中有的故事嘲笑庸夫的愚鲁,却闪耀着劳动人民创造性智慧的火花: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 “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执长竿者”的笨拙, “见事多矣”老父的愚蠢,也许在生活中不常有,但他们的行为,对那些自作聪明的人,却是一付最好的解救良药。
总之,《笑林》作为我国笑话的开创性著作,它吸收民间笑话艺术的营养,表现人民的爱憎和智慧,是富有积极的思想意义的。
在艺术上, 《笑林》具有民间口头创作的特点。它以讲述故事的口气叙事,以夸张和漫画式的笔法写人,篇幅虽然短小,却也生动形象,思想虽然单纯,却还爱憎分明。它滑稽、幽默,有浓烈的生活气息。上面引述的《楚人隐形》的故事,全文仅一百二十一字,却能把楚人的痴心妄想刻画得维妙维肖,令人发笑,又无不叫人感到可悲。故事以“县官受辞,自说本末,官大笑,放而不治”作结,充分体现了笑话这种轻松幽默,化悲为喜的艺术特色。再如:
甲乙斗争,甲啮下乙鼻。官吏欲断之,甲称乙自啮落,吏曰: “夫人鼻高耳口低,岂能就啮之乎?”甲曰: “他踏床子就啮之。”
这篇故事,三言两语就勾画出强者甲一副蛮横无理的丑恶嘴脸。他那违反人的生理常识的辩解(“甲称乙自啮落”),执迷不悟的态度(“他踏床子自啮之”),正是笑话中常用的夸张艺术手法。它的讽刺和幽默,留给人们的是捧腹大笑。作者就是用这种笑的艺术来鞭挞腐朽落后的事物。
诚然, 《笑林》作为我国早期笑话艺术的集结,也不是十全十美的。书中有些故事如《痴婿行吊礼》,嘲笑残疾人的无知;“有人常食蔬茹,忽食羊肉,梦五藏神曰: ‘羊踏破菜园。’”纯为博得一笑而已。
上一篇:《空空幻》简介|鉴赏
下一篇:《红楼圆梦》简介|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