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少保萃忠全传》简介|鉴赏
明代通俗长篇历史小说。一名《旌功萃忠录》。题“后学孙高亮怀石甫纂述”。明万历刊本藏台湾中央图书馆,十卷四十传,清道光十五年十二世孙士俊重刊。此本首有于忠肃像,并有万历辛巳林从吾序,道光元年十一世孙于灿跋,道光十五年十世外孙朱增惠跋。另有宝翰楼、务本堂、双璧堂等多种坊刻本。此外尚有题“西湖沈士俨幼英父纂述”的十卷七十回本。
于谦是我国明代著名的民族英雄和政治家。小说介绍了于谦在少年时代就被宋代杰出的民族英雄文天祥的气节所深深感动,进入仕途后,在他三十岁那年被人推荐到江西去处理积案,公正耿直,平反过许多冤假错案,使蒙屈的老百姓免罪释放。三年后出任河南、山西巡抚。他清廉勤政,关心人民的疾苦,在赈济灾民、兴修水利、安置流民、究治赃官等方面,成绩卓著,深受民众的拥护和爱戴。就在于谦入朝出任兵部左侍郎的第二天,北方的瓦剌部族大举入侵。土木堡一战,五十万大军死伤过半,英宗也被敌人俘虏。消息传到京师,朝野震动,京城一片混乱。在这生死存亡关头,于谦挺身而出,斥责南逃的论调,提出主战的建议,被提升为兵部尚书,负责保卫京城,抵御瓦剌的进攻。于谦掌握军权后,先处决了罪魁祸首王振的党羽,平息了民忿,鼓舞了军民。旋即调兵起将,筹备军需,加固关隘,作好战前的准备工作。为安社稷,于谦同臣僚拥立郕王登极,是为景帝。这时瓦剌把英宗作为人质,托词送驾为名,一路烧掠夺关,直逼京师。守城军民严阵以待,经过了五天的激烈战斗,瓦剌军伤亡惨重,仓惶逃跑。后又时来偷袭,总是大败而回。瓦剌被迫放回英宗,向明朝求和。英宗回到北京,趁景帝重病时刻,在石亨、徐珵等策划下,发动“夺门之变”,重新当了皇帝。英宗复位,轻信佞贼的诬控,竟将爱国忠臣于谦诸公下狱。徐珵矫旨,严刑拷打于谦等忠臣, “必令招迎立外藩之事”。于谦不胜愤慨,亲书“件件大功,事事伟绩”的供状。石亨之流要挟审理官员构成狱词,以“意欲”迎立襄王的“莫须有”罪名定罪,杀害了于谦,成了千古奇冤。后来权奸被贬或诛,千古奇冤得以昭雪。弘治二年,諡“肃愍”,赐祠致祭。万历中,改諡“忠肃”。杭州、河南、山西皆世代奉祀不绝。于谦后裔世袭锦衣卫都指挥。
这部小说旨在表彰杰出的爱国将领和民族英雄于谦光辉的一生,并揭露了佞臣祸国殃民的罪行,也谴责了君王的昏庸,褒贬分明。特别对明朝自进入中叶以来,宦官把持朝政,忠臣良将时遭冤杀,外族屡犯边境,窥觑中原,危机四起,社会动乱的现实作了广泛的暴露。但书中所渲染的“天命”观,以及描写树妖作祟、 “英魂显灵”等都是败笔。
在艺术上,本书最为突出的是有选择地剪裁史料,又伴以民间传说,从各个方面来加以增饰,使这个历史人物的形像更丰满,更高大。如通过于谦审理“冬青树叶案”、 “三两银子案”等几桩案例,赞扬他公正耿直,明断疑狱,为民平反数百起冤狱。第十三回说于谦早朝回归,途中相遇大权独揽的宦官王振,指着只有王室人员方能乘坐的四明车辇,当众质问: “汝有何德能,妄自尊大,擅敢乘此四明车辇!”最后将“王振车前横木乱击”,显示了他不畏权势、刚正不阿的品格。到了临刑前,于谦朗朗大笑,口中但曰: “主上蒙尘,廷中大乱,呼吸之间,为变莫测,若无于谦,不知社稷何如。当时一百八十万精兵,俱在吾掌握之中,此时不谋危社稷,如今一老羸秀才,尚肯谋危社稷乎?王千之、范都督等,吾与汝不必再言,日后自有公论也。”并吟《辞世诗》一律,令人代录之。他这种凛然正气、视死如归的英雄气魄,感人肺腑,催人泪下,令人敬仰。
书中所描写的几个反面角色,也表现得各有特性。阉宦王振, 他善于巧言令色, 阿谀谄媚,博取英宗的欢心,窃得大权后便树党结帮,陷害忠良,作威作福,无恶不作,几乎断送大明江山。武夫石亨,不仅有“方面伟躯,美髯及膝”的堂堂仪表,而且十分骁勇,在戍边时“诛千骑”、“破万难”,战功赫赫。但后来居功自傲,野心勃勃,积极培植羽翼,打击异己,甚至恩将仇报,率先害死提拔重用他的于谦。侍讲徐珵,虽有才华,心术奸险,且为人圆滑,见利忘义,得志后,变得心狠手辣,不顾同窗之谊,置于谦于死地。
这部作品文笔不够酣畅,语言也欠通顺。但由于它的存在,使人们对于谦这位“日月双悬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 (张煌言诗句)的爱国将帅和民族英雄,有了全面的、进一步的了解,从中得到鼓舞与力量,故还是具有一定价值的。
上一篇:《九篇集》简介|鉴赏
下一篇:《云钟雁三闹太平庄全传》简介|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