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安瓦尔·萨达特
和平不是在几行官样文章上签个字,而是重新撰写历史。
【演讲词】
总统先生,
女士们,先生们,
你们好。愿真主怜悯你们。
蒙真主允许,和平属于我们大家。
和平属于我们大家,属于在阿拉伯土地上的,在以色列的,在这个充满着血淋淋的争斗、为尖锐的矛盾所困扰、不时遭受流血战争威胁的广袤世界的每一个地方的所有的人。人类制造战争,以此最终消灭自己的兄弟——人类。在人类所建树的一切的废墟上、在人类牺牲者的尸骨中间,是没有征服者和被征服者的。真正的被征服者永远是人类——真主创造的最高之物、真主创造的人类。正如和平的圣徒甘地所说:“为了建设生活、为了崇拜真主而奔走。”
今天,我以坚定的步伐来到你们这里,为的是我们大家——生活在这个地球上、真主的土地上的所有穆斯林、基督教徒、犹太教徒——一起来为了建立和平而创造一种新的生活。我们崇拜真主,此外,我们没有任何别的崇拜。真主的教诲和戒律是友爱、信任、纯洁与和平。
在经过长时期的思考以后,我确认对真主、对人民的责任的忠诚要求我走遍天涯海角,而且要到耶路撒冷去,去向以色列人民的代表、国会成员说明我考虑已久的全部事实,然后让你们自己考虑并作出你们的决定。最后,让真主按照他的意旨为我们安排一切。
女士们,先生们:
战争的牺牲品是:人类。在战争中灭亡的生命是人的生命——不管是阿拉伯人还是以色列人;失去丈夫的妻子是应该生活在幸福家庭中的妇女,不管是阿拉伯的还是以色列的妇女。
失去父亲的照料和爱抚的儿童是我们大家的孩子。无论是在阿拉伯的还是以色列的土地上,我们都应该担负起为他们创造快乐的今天和美好的明天的巨大责任。
为了这一切,为了保卫我们所有孩子和兄弟的生命,
为了我们社会的安居乐业,为了人类的发展,使他们幸福,给他们以崇高的生活权利,为了我们对子孙后代的责任,
为了降生在我们土地上的每一个孩子的欢笑,
为了所有这一切,我甘冒一切风险,我决定来到你们这儿,发表我的意见。
我曾经担负起、现在仍然担负着历史责任提出的要求。为此,几年以前,确切地说是在1971年2月4日,我宣布我准备同以色列签订一项和平条约。这是阿以冲突开始以来阿拉伯负责人发表的第一个公开声明。出于领导责任应有的这一切动机,我在1973年10月16日在埃及人民议会宣布呼吁召集一次国际会议,以便确立持久的公正的和平。
让我们用没有任何隐晦曲折的直截了当的语言和明确的思想进行坦率的交谈,让我们今天坦率地交谈。包括东方和西方在内的整个世界都在注视着这个珍贵的时刻,它可能成为世界这一地区——如果不是说整个世界的话——的历史进程中的根本转折点的时刻。
让我们坦率地回答这样一个重大问题:怎样才有可能实现持久、公正的和平。
在我向你们公布我的回答以前,我希望向你们强调,我在这个明确的、坦率的回答中,根据的是任何人都必须承认的若干事实:
第一个事实:任何人的幸福都不能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
第二个事实:我从来没有,也绝不会用两种语言说话。我从来没有,也绝不会用两种政策同别人打交道。我只用一种语言、一种政策、一个面貌同任何人打交道。
第三个事实:直接对话和直截了当的路线是达到明确目标的最近也是最成功的道路。
第四个事实:建立在尊重联合国各项决议基础上的持久、公正和平的主张今天已经成了全世界的主张,它明确无误地表达了国际社会的意志;这种意志既反映在制定政策、作出决定的官方首都,也代表了影响制定政策、作出决定的全世界的公众舆论。
第五个事实,这也许是最突出、最明显的事实:阿拉伯民族不是从一种软弱或动摇的地位出发去为争取持久公正和平而进行活动的。恰恰相反,它拥有实力和稳定的基础。因此,它的意见出自对和平的真诚意愿,发自为了避免将要落在我们和你们以及全世界头上的一场灾难的明智理解。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取代确立公正的和平。核弹不能撼动它。怀疑不能损害它。不管是别有用心还是隐晦曲折的意图都不能动摇它。
这里,我再回来回答这个重大的问题:我们怎样实现持久公正的和平?我在这个讲坛向全世界宣布,我的意见是,回答不是不可能的,不是困难的,尽管在血的仇恨、忿怨、憎恶中,尽管在完全的隔膜和根深蒂固的敌意中经过了几代人的情况下,已经经过了漫长的岁月。
回答是不困难的,不是不可能的,如果我们以全部诚挚、忠诚沿着正直的方针前进的话。
你们愿意同我们一起共同生活在世界的这个地区。
我十分真诚地告诉你们:我们欢迎你们平安地、忠恕地生活在我们中间。
这本身就构成具有决定意义的历史转折中的巨大的转折点。
我们同你们之间有一堵巨大的高墙,在四分之一世纪的时间里你们一直在努力建造这堵墙。但是,它在1973年被摧毁了。这是一堵一直在燃烧,逐步上升的心理战的墙。
这是一堵用能够把整个阿拉伯民族扫荡殆尽的力量进行威胁的墙。
这是一堵散布关于我们已经成为一具动弹不得的尸体的民族的墙;甚至你们有人说即使再过五十年,阿拉伯人也不可能重新站起来。这是一堵以能够达到任何地方、任何距离的长臂来进行威胁的墙。
这是一堵警告我们,如果我们想要行使解放我们被占领的土地的合法权利的话,就要招致毁灭和灭亡的墙。
我们都应该承认这堵墙已经在1973年垮台了,摧毁了。但是还有另一堵墙。
这另一堵墙造成了我们彼此之间复杂的心理障碍。
同时也造成了怀疑和疏远的障碍,对任何做法、行动和决定都产生担心受骗上当和错觉的障碍,对每一件事情或每一次谈话都作出错误的小心翼翼的解释的障碍。
这一心理障碍,就是我在历次正式声明中所说的,问题的百分之七十都是由它造成的。
今天,在我对你们的访问中,我要问你们:为什么我们不诚恳地、坚定地、坦率地伸出我们的双手来一起摧毁这一障碍呢?
为什么不能以诚恳、信任和忠实的态度使我们的愿望一致起来,以便共同消除一切恐惧的疑虑、背信弃义、隐晦曲折和隐瞒真实意图的现象呢?
为什么我们不能以男子汉的英雄气概、以那些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一个最崇高目标的英雄们的胆略一起采取行动呢?
为什么我们不能以这种勇气和胆略一起采取行动,以便建造一座受到保护而不受到威胁的和平大厦,为我们的子孙后代放射出人道主义的光芒,使他们朝着建设、发展和人类尊严的方向前进呢?
为什么我们要为这些后代留下流血、杀害生灵、制造孤儿寡妇、毁灭家庭、使牺牲者辗转呻吟的后果呢?
为什么我们不相信哲人苏莱曼·哈基姆格言所引证的造物者的睿智呢?格言说:
“求恶之心多欺诈,倡导和平有欢乐。”
“和平中的一口粗茶淡饭,胜于敌对中的满屋佳肴珍馐。”
为什么我们不能吟诵旧约中大卫先知的雅歌呢?雅歌说:
“主啊,我向你呼喊,如果我向你求助,请听取我恳切的声音。我把手举到你圣所的正位,不要把我同坏人、同为非作歹者、同那些对朋友口蜜腹剑的人拉在一起。你根据他们的行动、根据他们行为的丑恶,给他们以报应吧!我要求平安,我为它而努力。”
女士们,先生们,
我向你们实说,只要和平不是建立在公正基础上,就绝不会有名副其实的和平。和平不能建立在占领别国领土的基础之上。
让我毫不犹豫地对你们说,我来到你们中间,来到这个圆顶大厅,不是为了恳求你们从被占领的土地上撤退。从1967年后占领的阿拉伯土地全面撤退是不容争辩的明显的事,任何人都不要对此抱什么幻想,或者对别人抱这种幻想。
在你们用武装力量占领着阿拉伯土地的时候,任何关于持久、公正和平的言论,任何保证我们平安、安全地一起生活在世界这一地区的步骤都是毫无意义的,因为在占领别人的土地的情况下,不能建立和平。
女士们,先生们,
和平不是在几行官样文章上签个字,而是重新撰写历史。
和平不是为维护某种贪欲或掩盖某种野心的宣传竞赛。和平在本质上是反对一切野心和贪欲的重大斗争。
古今历史经验也许能告诉我们大家:火箭、炮舰和核武器不能建立安宁。恰恰相反,它将破坏安宁所建树的一切。
我们应该:
为了我们各国人民,
为了人类所创建的文明,保卫各地的人们不受武力的控制。
我们应该以提高人类地位的道德观念和原则的全部力量,提高人道主义的威力。
如果你们允许我在这个讲台上向以色列人民发出我的呼吁的话,那么我要向以色列的每个男人、女人和孩子发表诚恳的、忠诚的讲话:我从祝福争取和平的神圣使命的埃及人民那里给你们带来了使命。
我给你们带来了和平的使命——埃及人民的使命;埃及人民不懂得偏见,它正以穆斯林、基督教徒、犹太教徒的每个人都具有的友爱、友好、谅解的精神生活着。
这就是埃及;它的人民要我忠实地肩负起神圣的使命,安全、平安、和平的使命。
以色列的男人、女人和孩子们,鼓励你们的领导为和平而斗争,让他们把力量集中到建造和平大厦上来,而不要以毁灭性的火箭建造碉堡和坚固的掩体。
为全世界提供世界这一地区的新人的形象吧!并使之成为现代人类、在各地的和平人类的榜样。
告诉你们的孩子们,最后一次战争、痛苦的最后阶段已经过去,新生活的新起点已经来到;这是友爱、幸福、自由、和平的生活。
失去儿子的母亲,
失去丈夫的妻子,
失去父兄的孩子,
一切战争的牺牲者,
你们要对和平满怀希望,要使歌曲成为活生生的富有成果的现实,要使希望成为工作和斗争的准则。各国人民的意志就是真主的意志。
女士们,先生们,
在我来到这个地方以前,在我在阿克索清真寺进行节日礼拜时,在我访问复活教堂的时候,我以赤诚的心向至高无上的真主提出祈求,祈求他给我力量,祈求他实现我的坚定信念:这次访问将达到为了幸福的现在和更加幸福的明天我所期望的目的。
我已经决定跳出一切交战国所通行的先例和传统。尽管阿拉伯土地还在被占领之中,尽管我宣布准备来到以色列一事是使许多人感情上受到震动和思想上感到茫然的非常之举,甚至有些人怀疑这一举动的意图,尽管如此,我还是以纯洁的信仰、以完全忠实地表达我的人民意志和愿望的感情作出了这一决定,选择了这条艰难的道路,甚至是很多人认为非常艰难的道路。
我决定坦率地、光明磊落地来到你们这里。
我决定给全世界为争取和平所作出的努力以这样一个推动力。我决定在你们的家里向你们提供不带任何偏见和倾向的真相。
我不是为了故作姿态。
我不是为了赢得一个回合,现代历史上最严峻的回合和战斗。
这是公正和持久和平的战斗。
这不仅是我的战斗,也不仅是以色列领导者们的战斗。
这是生活在我们土地上的、有权生活在和平之中的全体人民的战斗。这场战斗对蕴藏在千百万人心中的天良和责任感来说是必要的。
当我提出这一主动行动时,很多人问到我关于这次访问可能达到的结果的设想和对这次访问的期望。
作为对询问者的答复,我要向你们宣布,我并不是从在访问期间可能实现的结果作为出发点来考虑进行这一倡议的。我来到这里是为了转达一项使命。我做到了这点没有?真主啊,你可以作证。
真主啊!我要重复先知扎克利亚的一句话:“你们热爱正义和和平吧!”
我引用珍贵的睿智的古兰经中的一段话,它说:“你说相信真主吧,相信真主对我们的启示吧,相信他对易卜拉欣、伊斯梅尔、伊斯哈克、雅各布和对犹太部族的启示吧!相信穆萨、耶稣和先知们从他们的真主那里得到的启示吧!我们不歧视他们中间的任何人;我们是信仰真主的穆斯林。”
“伟大的真主是至诚的”。
祝你们和平!
【鉴赏】
正如博大精深的文学名著足以永垂文学史册一样,气势恢宏的精彩绝伦的演讲词,同样可以穿越时间的隧道,闪烁永恒的光彩。
1977年11月20日埃及总统安瓦尔·萨达特在以色列国会那个“圆顶大厅”里所作的演说正是如此。岁月流逝,人事沧桑,但当年萨达特发出的“和平属于我们大家”的呼唤,至今依然如洪钟般响彻世界的上空。“和平属于我们大家”已成为鼓舞人们为和平而斗争的名言警句铭刻在亿万人民的心中。
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结束之后,埃及与整个阿拉伯地区都和以色列处于严重的对峙之中,双方的矛盾十分尖锐。因此,1977年11月,当萨达特应邀前往以色列访问时,其他阿拉伯国家或劝阻,或反对,或讥讽,但为了世界的和平事业,这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不顾舆论的压力,毅然踏上敌国的土地,进行和平外交,并发表了这篇著名演讲。
在充满敌对情绪的以色列的国会大厅发表演讲,这需要的不是一般的勇气,这需要“甘冒一切风险”,将个人安危,乃至生命置之度外的大无畏精神,这需要对自己所从事的和平事业具有百倍的信心。
萨达特一生都在为和平而奔走,为和平而斗争。他为和平而斗争的无畏的胆略和卓越的才干是从哪里来的呢?他的《我的一生——对个性的探讨》一书,为我们提供了具体而真切的答案。
萨达特从小就目睹了外国入侵者种种残暴的罪行,从小就认为自己是属于脚下那一片广阔的土地的。而“大地坚强有力,属于它的东西必须像它那样”。
正因为他把自己和国家与人民融为一体,所以他说“我作出的每一个决定、进行的每一项工作都发端于人类对尊严、自由、和平与平等等权利的坚定信念”。
正是怀着这种“坚定信念”,萨达特才敢于“走遍天涯海角”,去向以色列人民的代表、国会成员说明“我考虑已久的全部事实”。
站在敌对国家的国会大厅里发表演讲,而且台下的听众大多怀有抵触甚至仇恨的情绪。在这种情况下,要让听众接受他的观点,难度是很大的。那么,萨达特是怎样突破这一巨大的障碍,让他那正义的呼声在敌国的上空激荡的呢?细读这篇演讲词,我们就会发现萨达特的成功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显示了人格的尊严。整篇演讲处处闪烁着这位埃及总统的不可侵犯的人格力量。他说:“让我毫不犹豫地对你们说,我来到你们中间,来到这个圆顶大厅,不是为了恳求你们从被占领的土地上撤退”,而是要说明“一些我们必须以全部的勇气和明朗的态度去面对的事实”。萨达特强调指出“在占领别人的土地的情况下,不能建立和平”,这是因为“和平不是为维护某种贪欲或掩盖某种野心的宣传竞赛。和平在本质上是反对一切野心和贪欲的重大斗争”。
义正词严,观点鲜明,立场坚定,表明萨达特决不会放弃原则或牺牲祖国和人民的利益去乞求和平,他宁愿“为原则而死”。
人格的力量是无形的,但却是巨大的,足以震撼人心的。当萨达特以豁达的胸怀和无畏的胆略站在敌对国家国会大厅表明上述观点时,他那人格的尊严,谁能不为之敬佩呢?
其二,表达了共同的心声。站在敌国国会的大厅里,萨达特不是站在埃及的立场上去指责以色列对埃及的侵略和给埃及人民所造成的灾难,而是从埃以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出发,诉说战争给两国人民所带来的共同的痛苦。萨达特的演讲,自始至终贯穿着一条主线:寻求和平与友谊,尽快结束战争,使所有的人都过上幸福、自由的生活。
萨达特倾诉的是埃以两国人民共同的心声,表达的是饱受战争之苦的两国人民共同的愿望,这当然就容易被敌国听众所接受并引起强烈的共鸣了。
其三,采用了恳切而热情的言辞。整篇演讲,萨达特情真意切,字字句句都饱含诚挚的感情和热切的希望。例如,在谈到埃以之间由“心理障碍”所构成的“威胁的墙”时,萨达特接连用了7个“为什么”的句式,表达了他拆除这堵“墙”的恳切而强烈的愿望。
萨达特的这次演讲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这之后的1979年,《埃以和约》终于签订,以色列终于从其侵占的西奈半岛上撤军。
上一篇:[新加坡]李光耀《国家成功的要素》
下一篇:[中国]艾青《和诗歌爱好者谈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