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客诚恳,周公一饭三吐哺
原典
昔者,周公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餐,以接白屋之士,一日所见者七十余人。
译释
从前,周公宁愿随时中断沐浴、用餐,以接待来访的贫寒之士,曾经在一天之内接见了七十多人。
解读
重视待客之道
大理白族有种很出名的茶,叫做“三道茶”。其实,三道茶,指的是“三次茶”的意思,而每道茶的泡制和所用到的材料都是不同的,经常被用来招待尊贵的客人。他们热诚的待客方式自然也赢得了客人的喜爱。
毋庸置疑,我们都喜欢热情好客的人,因为在主人热情的招待中,我们有一种被尊重的感觉。若是遇到那种格外热情的主人,我们还会生出一种被当做尊贵者的心理满足感。当然,热情好客的人也是非常受人喜爱和欢迎的。古代的先贤十分重视待客之道,他们明白,广纳贤才的基础是,要让那些贤才感受到尊重和重视。
颜之推在《颜氏家训》风操一节讲了关于待客的礼仪。其中讲到了周公待客的故事。
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第四子,周武王的弟弟,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曾两次辅佐武王伐纣,在巩固和发展周王朝的统治上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新建立的周王朝面临诸多困难,商朝的旧贵族们随时准备复辟,而武王死后,其子成王年幼,由周公摄政,也引起了武王的另外两个弟弟管叔和蔡叔心中不服。他们散布谣言,说周公野心很大,有可能谋害成王,篡夺王位。此外,他们还勾结商纣之子武庚和徐、奄等东方夷族反叛。周公奉命出师,三年内平叛,灭五十国,奠定东南,归而制礼作乐。周公唯恐失去天下贤人,洗一次头时,曾多回握着尚未梳理的头发;吃一顿饭时,亦数次吐出口中的食物,迫不及待地去接待贤士,曾经在一天之内接见了七十多个人。
我们现在看,周公之所以能够辅佐君主建立那么大的功业,主要是因为他善于礼贤下士。这样他才能得到天下人的称赞和归附。曹操在《短歌行》中写的“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讲的就是这个事情。
讲待客之道,颜之推还举了个反例,“晋文公以沐辞竖头须,致有图反之诮。”什么意思呢?说晋文公以正在洗头为由拒绝接见下人头须(编者注:竖头须,宫中一个名叫头须的小臣),以致招来“图反”的嘲笑。
在颜之推看来,不使宾客滞留在门口,这是待客非常重要的礼节。那些没有教养的人家,看门人也没有礼貌,他们有时以主人正在睡觉、吃饭或发脾气为借口,拒绝为客人通报,这是一件值得深以为耻的事情。
为此,颜之推还举了黄门侍郎裴之礼的故事。裴之礼被称作士大夫的楷模,他如果发现家中的奴仆怠慢客人,就会当着客人的面用面仗打仆人。所以,他的僮仆、门童在接待客人的时候,都显得非常恭敬有礼,没有怠慢过客人。
其实,很多富有成就的人,都是深具修养的,他们深谙待客之道,懂得以礼恭敬待人,招揽人心,为自己赢得更多人的支持,使自己的事业兴旺发达。
孟尝君是战国时齐国的贵族,他曾被齐王任为相国,官位显赫,令万人敬仰。但就是这样一位出身贵族的大官,却非常亲民。他为人亲和,能结交普通老百姓,而且“食客数千人,无贵贱一与文等”,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孟尝君在生活方面强调人人平等,从不搞特殊化。《史记》里记载,孟尝君曾待客夜食,有一人蔽火光。“客怒,以饭不等,辍食辞去。孟尝君起,自持其饭比之。客惭,自刭。”孟尝君将自己和客人摆在同等地位上,将心比心,平等待人,这就是他能赢得民心的一个很重要的理由。
孟尝君不仅待客人有礼,而且很关心客人的家属,让来他这里谋生的客人无后顾之忧。史书上说,孟尝君和客人谈话,“屏风后常有侍吏,主记君所与客语,问亲戚居处。客去,孟尝君已使使存问,献遗其亲戚。”《冯谖客孟尝君》说,孟尝君家来了个食客叫冯谖,刚来的时候,他嫌吃饭没有鱼,孟尝君就让仆人给他吃中等饭菜。后来,他又说出门没有车,孟尝君就让下人给他配车。但他还不满足。有一次,冯谖弹着剑铗唱道:“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他说自己不能照顾家,旁边的人都很厌恶他,认为他不知足。但孟尝君却很关心地问:“冯公家里有亲人吗?”有人回答说:“他家里有老母。”孟尝君就派人给他母亲送饭。冯谖很感动,他使出浑身解数为主子工作,精心打造了“狡兔三窟”,使孟尝君平安为相十年。
俗话说,患难成知己。困难时候能够相依相伴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孟尝君为齐相时,能够热情招待各种各样的客人,让那些生活贫困的客人都很感激他,所以当他后来遇到难处,遭遇危险时,总是有门客能够挺身而出,救他于水火之中。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善有善报吧。孟尝君的故事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对于落难的朋友,当他们向自己求助时,要热情招待,不要用冷漠的态度对待他们。这样,日后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也会向你伸出援助之手。
在生活中,父母的言传身教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子女,所以,在待客时,父母一定要规范自己的行为,尽量做到以礼待人,为孩子树立待客榜样,让他们慢慢养成恭敬待客的习惯。
颜氏家训精华
生活中,我们要向周公学习待客之道,真诚恭敬待人,我们不能因为对方的身份差异而对他们有所怠慢,相反,无论何时,都要恭敬有礼,以诚待人。
上一篇:《弄虚作假,不如笨拙的真实》颜氏家训解读|译文|原文
下一篇:《忧劳兴国,逸豫亡身》颜氏家训解读|译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