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的功夫
[原文]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译文]
追求诚的功夫,有五个步骤:广博地学习、审慎地追问、周密地思考、明确地辨析、笃实地执行。
要么就没有学过,如果学了就学到真正掌握为止;要么就不问,如果问了便要问个明白为止;要么就不去思考,如果思考就要有所得为止;要么就不去辨析,如果辨析就要分辨得明白为止;要么就没有做过,如果做就要做到笃实认真为止。别人出一分功夫,我便出百分功夫;别人做十分努力,我便做千分努力。如果能做到如此毅力,愚人也能变得明智,弱者也会变得刚强。
[通解]
这一段承接上文末尾的“择善而固执之者也”而言,指出“诚之者”如何择善、稳固、执守,如何追求“诚”的方法。按《大学》中的逻辑顺序,可以说是“格物”的功夫。
追求“诚”,须得知行合一。学、问、思、辨,是求知的功夫,笃行是落实去做的功夫。从认识到实践,不断反复,不断努力,不断质疑。不只是在修身上追求至诚、追求中道,我们学习新事物,做出一点事业,无不需要经历这样切磋琢磨自己的过程,这是所有人必经的成长之路。今天到中山大学,还能看到孙中山先生亲笔题写的校训“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中山大学校训
◎联通上下文
自“哀公问政”至本段,是朱熹所分的《中庸》第二十章。
自本段以下,以“诚”为中心,会谈论到至诚精神的神奇表现与至圣之人的精神境界。脱离了对具体的人与事的阐发,更多的是从哲学的高度进行推衍和阐发,正像本书开篇时我们引用朱熹所说的:
中庸之书难看。中间说鬼说神,都无理会。学者须是见得个道理了,方可看此书,将来印证。
中庸多说无形影,如鬼神,如“天地参”等类,说得高;说下学处少,说上达处多。
这体现了儒家思想的哲学理念,也是《中庸》中最难以理解的部分。因此我们说,对于任何一种学说,都不能强求一接触就有完全的理解与体会,尤其是在年轻的时候。就像黑格尔说的:“同一句话,从一个饱经沧桑的老人口中说出,与从一个少不更事的孩子口中说出,它的含义是不同的。”理解和接受也是如此:许多话意味着什么,都需要结合人生的磨砺与思考,才能有所体味。我们能做的,也就是不断在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上下功夫,不断重温经典,对照自己。
上一篇:《中庸·“中庸”何处来》释义
下一篇:《中庸·“诚”为天道》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