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简介|介绍|概况
散文篇名。选自《老子》第六十六章,以首句名篇。美籍华人学者秦维聪在其《李耳道德经补正》一书中说:“本节重申一个力行‘清静无为主义’的封国王应有的一项‘致虚’修养——不与民争利。”今人高亨《老子注译》说:“这一章也是老子的政治论。他指出:“统治者发号施令,必须尊重人民的意见。推行政事,必须尊重人民的利益。他运用辩证观点,说明这两个论点。江海处于百谷之下,才能成为百谷之王;统治者把自己的意见摆在人民意见之下,他的地位才能在人民之上;把自己的利益摆在人民的利益之后,他的地位才能在人民之前;不和天下人争夺权利,天下人才不和他争夺权利。老子称他想象中的统治者为‘圣人’,当是上古原始社会的氏族长或部族长。”陈鼓应《老子注译及评价》说:“统治者权势在握,容易给人民一种重压感。一旦肆意妄作,人民就不堪其累了。基于此,本章提示在上者要尽量避免带给人民负担与累害”,“唤醒统治者应处下退让。”上海师范大学等所编《中国哲学史稿》说:“认为要统治人民(‘上民’)领导人民(‘先民’),就要表示不与民争‘上’,不与民争‘先’,这样,‘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从表面看,似乎这也是矛盾对立面的转化。实际上,正如班固所说:道家‘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汉书·艺文志》)”此章是老子的政治论。老子认为“圣人”要在上面统治人民,必须先用言辞表示谦下;要领导人民,必须把自己的利益和意志放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之后;因为他不与人争利,所以天下谁也不能和他抗争。全文意蕴丰厚,语言质朴,以江海纳百川比喻人的包容大度和处下居后,生动贴切,耐人寻味。汉末曹操《短歌行》中“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之诗句,即源于此。
上一篇:《江一对荆宣王问》简析|导读|概况|介绍
下一篇:《汲郑列传》简析|导读|概况|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