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诗并记》简介|介绍|概况
诗文篇名。东晋陶渊明作。关于对桃花源的认识和理解,历来众说纷纭。唐人多以为桃花源乃仙境。王维《桃源行》说:“初因避地去人间,更闻成仙遂不还。……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韩愈《桃源图》说:“神仙有无何渺茫,桃源之说诚荒唐。”宋苏轼开始否定仙境之说。他在《和桃源诗序》中说:“世传桃源事,多过其实。考渊明所记,止言先世避秦乱来此,则渔人所见,似是其子孙,非秦人不死者也。又云杀鸡作食,岂有仙而杀者乎?旧说南阳有菊水,水甘而芳,民居三十余家,饮其水皆寿,或至百二三岁。蜀青城山老人村,有见五世孙者,道极险远,生不识盐醯,而溪中多枸杞,根如龙蛇,饮其水故寿。近岁道稍通,渐能致五味,而寿益衰。桃源盖此比也欤?”郑景望《蒙斋笔谈》说:“陶渊明所记桃花源,今武陵桃花观即是其处。”赵与时说:“靖节所记桃花源,人谓桃花观即是其处,不知公盖寓言也。”(清陶澍《靖节先生集》卷六引)明清时,论者多持寓言寄托之说,究其寓意,又诸说不同。明黄文焕《陶诗析义》卷四说:“此愤宋之说也。事在太元中,计太元时晋尚盛,元亮此作,当属晋衰裕横之日,借往事以抒新恨耳。”清林云铭《古文析义》二编卷五说:“愚以为元亮生于晋、宋之间,遐思治世,不欲作三代以下人物,为此寓言寄兴。”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卷七说:“桃源人要自与尘俗相去万里,不必问其为仙为隐。靖节当晋衰乱时,超然有高举之思,故作记以寓志,亦《归去来辞》之意也。”邱嘉穗《东山草堂陶诗笺》卷五说:“公盖厌尘网而慕淳风,故尝自命为无怀、葛天之民,而此记即其寄托之意。如必求其人与地之所在而实之,则凿矣。”孙人龙《陶公诗评注初学读本》卷二说:“此乃寓意于刘裕,故托之秦以为喻。”郑文焯《陶集郑批录》说:“此盖隐寓五百年王者兴之慨。”现在一般认为,此作品当为作者晚年所作。它描绘了一个没有君主、没有剥削、人人劳动、人人平等的空想社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农民的愿望,同时也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一种否定。此作品包括“记”和“诗”两部分。“记”是诗的序言,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诗”是对“记”所叙写的桃源世界的歌颂和赞美。两者互相结合,互为补充。作品语言精炼,结构严谨,想象丰富,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上一篇:《桃源行·渔舟逐水爱山春》简析|导读|概况|介绍
下一篇:《梧桐雨》简析|导读|概况|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