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幽州台歌》简介|介绍|概况
诗歌篇名。唐陈子昂作。清陈沆《诗比兴笺》:“先朝之盛时,既不及见;将来太平,又恐难期。不自我先,不自我后,此千古遭乱之君子所共伤也。不然,茫茫之感,悠悠之词,何人不可用,何处不可题?岂知子昂幽州之歌,即阮公广武之叹哉!”清沈德潜《唐诗别裁集》:“余于登高时,每有今古茫茫之感,古人先已言之。”武汉大学中文系《新选唐诗三百首》:“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反叛,武则天命建安王武攸宜率军讨伐,陈子昂随军参谋,到了东北边地。武攸宜根本不懂军事,陈子昂进谏,不仅没有被采纳,反而被贬斥,因此登幽州台抒发失意的感慨。他慨叹没有见象乐毅、燕昭王那样的古人,现在也没有看到什么知能善任的贤者,使自己能实现政治思想。在深沉的感慨中寄寓着报国立功的思想。”今人彭庆生《陈子昂诗注》:“诗人登高远眺,独立苍茫,缅怀古代明君贤士的风云际会,回顾自己半生坎坷,深感生不遇时,报国无门,其进步理想和黑暗现实存在着深刻矛盾,对武周王朝的幻想已完全破灭,但又看不到前途,只有满腔的悲愤,孤寂的情怀,天地无穷而人生有限的慨叹,回荡在这慷慨悲壮的短歌之中。”今人马茂元、赵昌平《唐诗三百首新编》:“全诗以无穷无尽、无际无涯的时空为背景,塑造了一个高台独立、热泪飞洒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他是孤独的,又是与时代、民族息息相通的。诗的艺术感染力就在于这种矛盾的统一。‘唯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步徙倚而遥思兮,怊惝怳而永怀……’。读屈原《远游》中的这段悲歌,当有助于对此诗的理解。”今人李泽厚《美的历程》:“陈子昂写这首诗的时候是满腹牢骚、一腔悲愤的,但它所表达的却是开创者的高蹈情怀,一种积极进取、得风气先的伟大孤独感。它豪壮而并不悲痛。”中国社科院文研所《中国文学史》:“这是一个有远大抱负的人,因为遇不到可以同心戮力建立功业的知音,感到孤立无援而激起的悲愤;是一个有美好理想的人,感念宇宙的悠远无穷和人生的短促有限,难以实现自己的雄图壮志而发出来的慨叹;陈子昂所以怆然流涕者在此。”此诗吊古伤今,悲歌慷慨,抒发了理想破灭,负剑空叹的郁闷和痛苦,表达了封建社会中正直而有抱负的士人怀才不遇、遭受压抑的悲愤和孤寂情怀,具有深刻的意义。风格沉郁雄浑,语言质朴苍劲,洗净六朝脂粉,唱出盛唐序曲;构思奇巧,前三句俯仰古今,目极天地,分别从时空落笔,末句突现自我形象;用词恰切,两个“不见”蕴含着诗人的深愤浩叹,一个“念”字令人如见深沉思索的目光,“独”字则有力地写出诗人生不逢时的孤单寂寞之状;采取长短参差的楚辞句法,音节抑扬变化,富于艺术感染力。清黄周星说;“胸中自有万古,眼底更无一人,古今诗人多矣,从未有道及此者。此二十二字,真可以泣鬼”(《唐诗快》)。
上一篇:《癸未去金陵日与阮光禄书》简析|导读|概况|介绍
下一篇:《石壕吏》简析|导读|概况|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