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主》简介|介绍|概况
散文篇名。选自《庄子·内篇》。战国庄周作。晋郭象《庄子注》说:“夫生以养存,则养生者理之极也。若乃养过其极,以养伤生,非养生之主也。”宋褚伯秀《南华真经义海纂微》说:“形者生之所托,神则为生之主;虚无之道是所以养其神者也。世人徒知养生,而不知养其生之主。”明陆长庚《南华真经副墨》说:“此篇凡四段,谓养生主者,守中顺理,利害不涉于身,死生无变于己。其意皆在言外,要人深思而自得之,所以为妙。”清高秋月《庄子释意》说:“真性者,生之主也。养生者,养此而已。世人但知养其形骸,而不知养其真性。”清余诚《重订古文释义新编》说:“须知通篇大旨,总是谓养其有生之主,惟在行无所事。起首正言六十余字,既详且尽。下面滔滔三四百言,只申明‘缘督为经’之意,而却无非一片灵气,酝酿而成。真绝世奇文,真绝世奇文。”清刘凤苞《南华雪心篇》说:“庖丁一段,处处摹写好道,却处处关会养生。其对文惠君,并无一语涉及养生;煞尾只将养生轻轻一点,便已水到渠成。山鸣谷应,寻常挑剔伎俩,无此玲珑也。”今人张默生说:“此篇标题为‘养生主’,乃即说明养生之道,当以何者为原则。此篇重要之点有五:一、养生之人,不可作知识上的追求;因为寿数是短促的,知识是无穷的;以短促的人生,追逐无穷的知识,不惟劳而无功,抑且徒增烦恼,足以为养生之敌。二、养生之人,不可为善;因为善近名,自己便不得安闲;结果,能者多劳,亦是杀生之机。三、养生之人,不可为恶;因为恶近刑,更不足以全其生命。四、养生之人,当处之以虚,既不为恶,亦不为善;如此,则名固不至,刑亦不及,可得从容之余也,以全其生。五、养生之人,当打破生死关头;因养生若不将死关打破,世事尚能摆脱,然尚有死的问题横亘心中,则不免生乐死悲,亦是生前一大烦恼。必须将生死视为一条,则待至生命将尽之时,可以欣然而去。必如此,始可尽养生之能事。”(《先秦诸子文选》)今人曹础基《庄子浅注》说:“本篇是讲人生观的。主,主宰者。支配养生处世的原则就称之为养生之主或养生之道。这个道就是‘缘督以为经’。作者鼓吹为人要善于钻空子、避免碰钉子,才能保命全生。这是一种极端利己、极端消极的混世哲学,当然也是对于当时社会的一种消极反抗。”关于“庖丁解牛”故事的寓意:今旅美华人学者陈鼓应说: “以喻社会的复杂如牛的筋骨盘结;处理世事当 ‘因其固然’、 ‘依乎天理’(顺着自然的纹理),并怀着‘怵然为戒’的审慎、关注的态度,且以藏敛(善刀而藏之)为自处之道。”(《庄子今注今译》)今人冯其庸等《历代文选》说:“撇开庄子的哲学体系,从庖丁解牛这个故事本身来看,我们却可以赋予它这样的意义:一切客观事物都有它内在的规律性,我们如果能够掌握它来办事情,就不至于碰钉子。庖丁的‘游刃有余’是从长期实践中得来的,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把握事物的规律。当然,庄子是不可能有这种思想的。由于庖丁解牛这个故事是庄子用来说理的工具,它只是构成观点的材料,并非观点本身。”此篇的主旨在宣扬庄子的养生之道。文中先提出养生的关键在于“缘督以为经”,即把钻空子取巧作为处世的法则,然后援引庖丁解牛的故事加以论证,说明只有象庖丁解牛那样,避开一切矛盾,“依乎天理”、“以无厚入有间”,才能“保身”、“全生”,又以“公文轩见右师”和“老聃死,秦失吊之”等故事为喻,说明养生不可计较形体上的缺陷,不能计较生死之变,只有做到安时处顺、排除哀乐,才能与天合一,使精神得到绝对自由。这种思想是消极的。但“庖丁解牛”的故事却启发我们:一切客观事物无论怎样复杂,总有内在规律可循;人们只要肯下工夫,长期实践,就能掌握规律,达到“自由王国”。其客观意义远远超出了作者的主观意图。文章善于将玄奥抽象的道理寓于生动的形象之中,比喻贴切,描绘细致,语言精练生动,风格自由活泼,雄奇奔放,峰峦迭起,汪洋恣肆,机趣横生。宋苏辙评道:“庄周《养生主》篇,诵之如龙行空,爪趾鳞翼所及,皆自合规矩。可谓奇文。”(宋王正德《余师录》卷三)
上一篇:《兵车行》简析|导读|概况|介绍
下一篇:《列子》简析|导读|概况|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