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鱼论战》简介|介绍|概况
此文选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作者相传是春秋时鲁国史官左丘明。题目为后人所加。题一作《宋楚泓之战》。清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说:“宋襄欲以假仁假义笼络诸侯以继霸,而不知适成其愚。篇中只重阻险鼓进意,重伤二毛带说。子鱼之论,从不阻不鼓,说到不重不禽;复从不重不禽,说到不阻不鼓,层层辨驳,句句斩截,殊为痛快。”清林云铭《古文析义》说:“子鱼此论,从不阻不鼓,倒说到不重不禽,复从不重不禽,顺说到不阻不鼓。一句一驳,总见其未知战,所以深惜其愚也。文字精练斩截,如短兵接战,转斗无前。”清冯李骅、陆浩《左绣》说:“此是左氏开手第一篇驳难文字。看其层层抉摘,一转一紧,临了却作宕漾之笔,于紧处得松,尤能令意味悠然有余也。”近人林纾《左传撷华》说:“凡驳难文字,取其遒紧。宋公满腔迂腐,子鱼满腹牢骚。君臣对答之言,针锋极准。通篇用五‘可’字。公曰‘不可’,又曰‘未可’。子鱼则曰‘不亦可乎?’此犹作商量语,至末段两用‘可也’,则直出兵谋,为教导襄公语矣。一步紧似一步。词锋之便利,令读者动色……子鱼不更与辩,但曰“‘君未知战’一语,已将以上腐话扫尽。”今人钱鍾书《管锥编》说:“子鱼曰:‘君未知战。’按《谷梁传》记此役,《集解》中范凯讥宋襄公‘焉识大通之方、至道之术哉!’杨士勋疏引《老子》‘以正治国,以奇用兵’说之,正子鱼之意。”台湾三军大学《中国历代战争史·宋楚泓之战》说:“以宋襄公之图霸,试与齐桓公之霸政作一比较,齐桓公首先着重于国力之培养,政治之改革与经济之建设,国富而后兵强。宋襄公昧于此点,既无雄厚之国力,又乏能战之强兵,率尔求霸,一战而遂以不振。可见政治经济方面国力之培养,乃为军事图强之根本……宋襄公对于当时之政治形势,实未尝加以深思熟虑也。齐桓公对于强大之楚国,虽以二十余年之努力团结诸侯,于召陵之会时,犹不敢轻率从事妄启衅端。盖楚国土地广大,兵力强盛,劳师深入固难操必胜之算,不如蓄猛虎在山之势而以威胜人为更有效也。宋襄公则不自量力,妄图孤注一掷,虽彼身先士卒,勇往直前,固属可嘉;但此乃战场将士之任,非国家元首所必要。纵使泓战而胜,以宋之国力,犹不能有所进展;太宰子鱼劝其蓄势不战,其见解高于襄公远矣,是则襄公战略之误也。宋襄之战术见解,亦属谬误。周司马法‘仁’本章称:‘杀人安人,杀之可也。攻其国,爱其民,攻之可也。以战止战,虽战可也。’盖战争以取胜为第一,殊无取于阻隘之不攻,不成列之不鼓,杀伤之不重,二毛之不擒。迂腐谬浅之论,适足以言误耳。”毛泽东《论持久战》说:“我们不是宋襄公,不要那种蠢猪式的仁义道德。我们要把敌人的眼睛和耳朵尽可能地封住,使他们变成瞎子和聋子,要把他们的指挥员的心尽可能地弄得混乱些,使他们变成疯子,用以争取战争的胜利。”然褒誉宋襄公者,古今亦不乏其人。旧传战国时公羊高撰述的《春秋公羊传》说:“君子大其不鼓不成列,临大事而不忘大礼,有君而无臣。虽文王之战,亦不过此也。”今人沈玉成《左传选》说:“宋襄公迂执不通,信奉教条,结果兵败伤股,这自然很可笑。但是和当时许多自恃武力、玩弄阴谋的国君比较,不妨说,这个人也有其使人同情的一面。”此篇记述鲁僖公二十二年宋、楚泓水之战的情况。战争伊始,宋军处于有利地位,然宋襄公欲以假仁假义笼络诸侯,竟然发出“不鼓不成列”和“不重伤”“不禽二毛”的谬论,以致错过战机,兵败伤股。通篇以记言为主,通过子鱼对宋襄公谬论的驳斥,揭示了宋襄公的愚蠢和虚伪,反映了古代军事家子鱼要求及时抓住战机,坚决彻底消灭敌人有生力量的军事见解,叙议结合,以议为主;叙事简洁而生动,议论深刻而有力。语言凝重,形象具体。如“公伤股,门官歼焉”七字表现惨败之状,可谓生动逼真。子鱼论战一段,先总说“君未知战”,然后分别驳斥襄公谬论,最后提出正面主张,寥寥数行,正面反面的议论说得透彻而精辟。清金圣叹评此篇“笔快却如剪刀快相似,愈剪愈疾,愈疾愈剪。胸中无数关隔噎咳之病,读此文,便一时顿消”(《天下才子必读书》),信然。
上一篇:《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简析|导读|概况|介绍
下一篇:《孔雀东南飞》简析|导读|概况|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