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简介|介绍|概况
乐府《鼓角横吹曲》名。关于此诗的写作时代,历来说法不一。《古文苑》题为“唐人木兰诗”。《文苑英华》以为唐韦元甫作。宋程大昌《演繁露》据诗中“可汗大点兵”语,认为木兰“生世非隋即唐”。魏泰《临汉隐居诗话》说:“《古乐府》中,《木兰诗》、《焦仲卿诗》皆有高致。盖世传《木兰诗》为曹子建作,似矣。然其中云‘可汗问所欲’,汉魏时夷狄未有‘可汗’之名,不知果谁之词也。”郭茂倩《乐府诗集》称此诗为古辞,并在“梁鼓角横吹曲”题解中引《古今乐录》之后说:“按歌辞有《木兰》一曲,不知起于何代也。”又在此诗题解中引《古今乐录》说:“木兰不知名,浙江西道观察使兼御史中丞韦元甫续附入。”黄庭坚《题乐府木兰诗后》说:《木兰诗》,“唐朔方节度使韦元甫得于民间”。严羽《沧浪诗话》说:“《木兰歌》最古,然‘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之类,已似太白,必非汉魏人诗也。”明王世贞《艺苑巵言》卷二说:“《木兰》不必用‘可汗’为疑,‘朔气’‘寒光’致贬,要其本色,自是梁陈及唐人手段。”清吴旦生《历代诗话》说:“余观其叙事布辞,苍括近古,决非唐人所及。”沈德潜《古诗源》说:“断以梁人作为允。”张玉榖《古诗赏析》说:“诗中用‘可汗’字,木兰当是北朝人,而诗则南朝人所作也。”今人对此诗的论断,亦各不同。主要有两种说法,一说作于北朝,一说作于唐代。主北朝说者认为:(1)此诗初载于陈僧智匠的《古今乐录》,而此书成于陈光大二年(568);(2)其创作素材取自北朝民歌,如《折杨柳枝歌》:“敕敕何力力,女子临窗织。不闻机杼声,只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阿婆许嫁女,今年无消息。”(3)木兰是北朝流行的名字,如韩擒虎的父亲韩雄,小名就叫韩木兰;(4)北朝诸帝有时也称可汗,不独自唐太宗称天可汗始。主唐代说者认为:(1)隋承周制,有勋官十一等。唐制勋官“凡十有二等,十二转为上柱国,十一转为柱国”(《唐六典》卷二),“策勋十二转”似述唐代制度;(2)对于征兵的描写反映了府兵制度的存在,与唐初府兵制度相吻合;(3)隋以前仿《周礼》行六官,既无尚书台,更无尚书郎。至隋废周官,始有尚书郎;(4)“万里赴戎机”以下四句,似唐人诗格。现在一般认为,此诗当为北朝民歌,后来可能经过隋唐文人的加工润饰。诗中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做官,但求回家团聚的故事,热情赞扬了她保家卫国的热情,刚强勇敢的性格,以及不慕功名富贵的高尚品格。它不仅反映了北方游牧民族普遍的尚武风气,表现了北方人民憎恶长期割据战乱,渴望过和平安定生活的愿望,而且也有力批判了“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从艺术表现方面来说,它“事奇诗奇”(沈德潜《古诗源》),富有浪漫色彩,风格刚健古朴,基本上保持了民歌特色。诗中用拟问作答来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细致深刻;用铺张排比来描述人物的行为情态,神气跃然;而运用精练的口语,不仅道出一个女子口吻,也增强了叙事的气氛,更显出了民歌的本色。作为北朝民歌的代表作品,它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上一篇:《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章》简析|导读|概况|介绍
下一篇:《本味》简析|导读|概况|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