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简介|介绍|概况
节选自《水浒传》第十回。元末明初施耐庵、罗贯中作。关于人物形象的塑造:今人游国恩等《中国文学史》说:“作者善于把人物置身于真实的历史环境中,扣紧人物的身份、经历和遭遇来刻划他们的性格。……禁军教头的地位,优厚的待遇,美满的家庭,使林冲很自然地形成了一种安于现实,怯于反抗的性格,对统治阶级的逼害一再隐忍;同时这种经历,又使他结交了四方江湖好汉,形成了豪侠、耿直、不甘久居人下的品德。因此林冲的隐忍不同于逆来顺受。在他‘忍’的性格中,蕴藏着‘不能忍’的因素,聚集着复仇的怒火。最后他被逼上梁山,正是这种怒火的总爆发。是他性格发展的必然结果。”今人孙一珍《〈水浒传〉艺术论》说:“作者总是把人物置于尖锐、复杂的社会矛盾中,使人物性格在不同的困境中得以逐步显现和渐趋明朗”,“林冲一出场,就置身于尖锐的矛盾之中。……林冲和高俅的矛盾,是被压迫者同压迫者、正义与邪恶的你死我活的斗争。即使在黑暗的封建社会,同样是得道者多助:从开封府断案、野猪林暗算、草料场放火,林冲在好心人的帮助下得以多次死里逃生。一次又一次的阴谋陷害,激起了林冲最强烈的反抗,他终于向封建的反动腐朽势力宣战——亲手杀死陆谦等三人。林冲性格的成长和发展,是在同高俅等人的矛盾斗争中刻画出来的。离开这种矛盾冲突的特殊表现形式,人物就失去了棘手的处境,从而也就不能塑造出如此鲜明的典型性格。”关于艺术技巧:今人周嘉向认为此篇巧妙地运用了“悬念”这一艺术表现手法,“它的悬念处理不仅真正‘悬’到了‘空中’,而且‘落’得也不同凡响,从而产生了强烈的戏剧效果”,“使作品的结构更加严谨、巧妙,而且也使读者或观众产生紧张的感觉,和作品中的人物的感情产生强烈的共鸣。”(《中国古典小说六大名著鉴赏辞典》)今人孙一珍《〈水浒传〉艺术论》则说,“《水浒传》中的‘巧合’往往出人意表,而又在情理之中。它的出现对于引出英雄行为、推动情节的发展和刻画人物的性格,无疑具有重要的契机作用。陆谦和富安来到沧州同差拨、管营密谋陷谋林冲的场所,恰好落脚在李小二酒店中。当即被李小二夫妇看出破绽,这是第一个‘巧合’。陆谦等三人火烧草料场的当天,大雪偏偏将两间草屋压倒,林冲不得不挪到山神庙去住,这才侥幸躲过了一场灾难,这是第二个‘巧合’。林冲权且在山神庙里安身,耳边突然听到必必剥剥的爆响。当他从壁缝中瞥见草料场失火,却待开门救火,又听到门外有人说话。伏在门边听清了三人的自供状,这才明白了其中的究竟。这是第三个‘巧合’。如此环环相扣,步步逼进,才使得仇人相见,分外眼红。林冲力歼三仇的动人场面才依次构成,杀死这伙帮凶乃势所必至,理所当然。大义凛然的英雄性格至此臻于成熟。惟其巧而不诞,贵在自然,‘风雪山神庙’方能撼人心魂,传诵千古。揆诸情理,一是写出了必然中的偶然。高俅千方百计谋杀林冲,林冲无论走到哪儿都有人跟踪暗害,这由高俅的反动本性所决定,因此是必然的。但是正义在林冲一边,加上他平时为人慷慨,仗义助人,他在危难之中有人相助也是必然的。高俅等伤天害理,阴谋迟早要败露,这是必然的。林冲被逼得夫妻离散,有家难奔,几度陷入绝境。即使象他这样委曲求全的人,为了一己的生存只得奋起反抗,这也是必然的。林冲和高俅派来的帮凶狭路相逢,一定要拼个你死我活更是必然的。在事物发展的必然轨道上,出现了山神庙仇人相遇的巧合,不仅不使人感到荒诞,反而更符合艺术的真实。二是作者准确地把握了欣赏者的审美心理活动。林冲作为无辜受害者一方,他的家庭原是美满幸福的。天外飞来横祸,必然激起读者的同情和义愤。……读者对林冲报仇雪恨早已迫不及待了。因此写到山神庙的巧遇,由林冲亲手杀死这三个贼子,正和读者的心理合拍。三是巧合写得自然,有赖于细节描写符合生活的真实和人物性格发展的必然逻辑。李小二基于知遇之恩,对发配沧州的林冲自是特别关照,前面有李小二为林冲拆洗衣服、送羹送饭等描写,再写李小二出于对林冲的关怀,特别留意东京口音的顾客也显得很自然。尤其是来人的诡秘行迹更加引起他的疑虑。李小二一方面设法探听虚实,另方面又怕林冲性急牵连到自己。在这样的情境下运用巧合自然顺理成章了。”(《水浒争鸣》第四辑)“风雪山神庙”描写了林冲的思想性格由逆来顺受到反抗斗争的重大转变,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阴险、凶残,表现了“官逼民反”的思想倾向。在写作上,把人物放在一定的社会环境里,抓住人物的阶级的特点、个性特征,在矛盾和冲突中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人物矛盾复杂的心理状态,写出了人物性格的发展和转变,增强了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有力地突出了主题。景物描写起到推动情节发展,逐步引向高潮的作用,同时也渲染了气氛,衬托了人物性格。文中那密布的彤云,怒号的朔风,飞扬的大雪,破败的草料场,孤寂的古庙,形成一种荒凉、寂寞、冷酷的气氛;而草料场“必必剥剥地爆响”、“刮刮杂杂”地燃烧起来的熊熊烈焰,也点燃了林冲反抗的怒火。正是在这悲壮、凄凉的气氛中,林冲完成了他性格的重大转变,走上了反叛的道路。
上一篇:《本味》简析|导读|概况|介绍
下一篇:《林黛玉焚稿断痴情》简析|导读|概况|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