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打虎》简介|介绍|概况
节选自《水浒传》第二十三回。元末明初施耐庵、罗贯中作。清金圣叹《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说:“天下莫易于说鬼,而莫难于说虎。无他,鬼无伦次,虎有性情也。说鬼到说不来处,可以意为补接,若说虎到说不来处,真是大段着力不得。所以《水浒》一书,断不肯以一字犯着鬼怪,而写虎则不惟一篇而已,至于再,至于三。盖亦易能之事薄之不为,而难能之事乐此不疲也。写虎能写活虎,写活虎能写搏人,写虎搏人又能写其三搏不中,此皆是异样过人笔力。……读打虎一篇,而叹人是神人,虎是怒虎,固已妙不容说矣。乃其尤妙者,则又如读庙门榜文后,欲待转身回来一段;风过虎来时,叫声阿呀翻下青石来一段;大虫第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时,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一段;寻思要拖死虎下去,原来使尽气力手脚都苏软了,正提不动一段;青石上又坐半歇一段;天色看看黑了,惟恐再跳一只出来,且挣扎下冈子去一段;下冈子走不到半路,枯草丛中钻出两只大虫,叫声阿呀今番罢了一段,皆是写极骇人之事,却尽用极近人之笔,遂与后来沂岭杀虎一篇,更无一段相犯也。”金评,精当。关于人物形象,今人杨凌芬说:“武松是一位典型的江湖好汉。武松有一身好武艺,凭着力大心直,浪迹江湖。景阳岗上有猛虎,等闲之人三五结伙,尚‘三碗不过岗’,而武松独身一人,喝酒十八碗吃肉七八斤,微醉只身过岗。饿虎扑面,他先躲再闪,待虎扑、掀、剪完,一手按着虎头,一手‘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五七十拳,打死了为害多时,猎人也奈何不得的老虎。赤手空拳,只身斗虎,无有神力神勇,焉能取胜?难怪阳谷县为他披红挂花,倾城出动,为之庆功。凭着这勇和力,他进安平寨不打关节不贿差拨;夺快活林,打蒋门神如同游戏;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逢凶化吉,化险为夷。勇和力是武松的护身符,勇和力是江湖好汉的基本素质。……豪侠之中夹杂着蛮勇,仗义讲理包容着震慑威胁;报仇务要彻底痛快,不管是否残忍,报恩必得全心全意,不论是非曲直。只凭着神力神勇,闯东闯西,这就是武松!”(《中国古典小说六大名著鉴赏辞典》)今人欧阳健说:“脍炙人口的景阳冈打虎,酣畅淋漓地展现了武松的英雄风姿。在给‘过往客商’(实际上是市民)带来极大威胁的自然界的大虫面前,武松不愧英雄的称号;而在市民社会的‘大虫’面前,武松同样不愧是一个真正的英雄。……但是,我们也必然看到,武松这个体现了市民理想的英雄,同时又是沾染了市民阶级庸俗情趣的英雄”;“在武松身上,真正深刻地寄托着市民阶级的意志和愿望。”(《水浒新议》)今人周嘉向说:“武松打虎,除了他酒量过人、胆量过人、气力过人之外,还遇到了种种危险。可谓处处有险情,处处有人情;笔笔是‘奇文’,笔笔是‘情文’。因此,武松虽然被塑造成了一个打虎的英雄,但他却又不是叱咤风云、无所不能的天神;他虽然有不同凡响的超人之处,但他又象是我们生活中的‘某一个’。甚至我们可以这样说,在武松身上,体现着我国传奇小说中‘真’与‘奇’的高度和谐统一,体现着我国古典美学中的一种崇高的审美理想。”(《中国古典小说六大名著鉴赏辞典》)此篇生动地描述了武松打虎的激烈场面,刻画了武艺高强、见义勇为、安良除暴的武松的高大形象。作者善于将人物置于险恶的环境中,并通过侧面描写来反衬和渲染人物的英雄行为,从而塑造生动逼真的人物形象;将单纯的情节写得险象迭生,波澜起伏,毫无平板和沉闷之感。清金圣叹盛评道:“写极骇人之心,却尽用极近人之笔”;“耐庵乃以一人一心一手一笔,而盈尺之幅,费墨无多,不惟写虎,兼文写一人,不惟双写一虎一人,且又夹写许多风沙树石,而人是神人,虎是怒虎,风沙树石是真正虎林。此虽令我读之,尚犹目炫心乱,安望令我作之耶?”(《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回前评语)
上一篇:《梦狼》简析|导读|概况|介绍
下一篇:《母别子》简析|导读|概况|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