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简介|介绍|概况
书名。儒家经典之一。关于“论语”命名的意义:汉班固《汉书·艺文志》说:“《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唐李善注《文选·辩命论》引《傅子》说:“昔仲尼既殁,仲尼之徒追论夫子之言,谓之《论语》。”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序录》:“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及时人所言,或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终,微言已绝,弟子恐离居之后,各生异见,而圣言永灭,故相与论撰,因辑时贤及古明王之语,合成一法,谓之《论语》。”据此,则知“论语”之“论”为论纂之意,“语”即语言之意,合之即谓把“接闻于夫子之语”论纂起来之意;“论语”之名在纂辑成书时已有,非后人所加。此为一说。又,汉刘熙《释名·释典》说:“《论语》,记孔子与弟子所语之言也。论,伦也,有伦理也。语,叙也,叙己所欲说也。”依刘熙所释,则《论语》以其有伦理之语而得名。宋邢昺兼采班固、刘熙二说,进一步发挥道:“论者,纶也,轮也,理也,次也,撰也。以此书可以经纶世务,故曰纶也;圆转无穷,故曰轮也;蕴含万理,故曰理也;篇章有序,故曰次也;群贤集定,故曰撰也。郑玄《周礼注》云:‘答述曰语。’以此书所载皆仲尼应答弟子及时人之辞,故曰‘语’;而在‘论’下者,必经纶撰,然后载之,以示非妄谬也。以其口相传授,故经焚书而独存也。”此又一说。又,元何异孙《十一经问对》说:“《论语》有弟子记夫子之言者,有夫子答弟子问者,有弟子自相答者,又有时人相言者,有臣对君问者,有师弟子对大夫之问者,皆所以讨论文义,故谓之《论语》。”此又一说。今多数学者认为,三说之中以班固《汉书·艺文志》所述为较妥。刘熙、邢昺以音训为主,多牵强附会;何异孙属主观臆测,失之偏颇。关于作者和编著年代:汉刘向《别录》谓《论语》皆孔子弟子记录所闻之善言;汉班固《汉书·艺文志》谓“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汉赵岐《孟子题辞》说:“七十子之畴,会集夫子所言,以为《论语》。”此但泛言《论语》为孔门弟子所记撰者。唐陆德明《释文叙录》引郑玄语:“仲弓、子夏等所撰定”;宋邢昺《论语注疏》引郑玄语:“仲弓、子游、子夏等撰定。”唐柳宗元《论语辨》说:“或问曰:儒者称《论语》孔子弟子所记,信乎?曰:未然也。孔子弟子,曾参最少,少孔子四十六岁。曾子老而死。是书记曾子之死,则去孔子也远矣。曾子之死,孔子弟子略无存者矣。吾意曾子弟子之为之也。何哉?是书载弟子必以字,独曾子、有子不然。由是言之,弟子之号之也。然则有子何以称子?曰:孔子之殁也,诸弟子以有子为似夫子,立而师之。其后不能对诸子之问,乃叱避而退,则固尝有师之号矣。今所记独曾子最后死,余是以知之。盖乐正子春、子思之徒者为之尔。或曰:孔子弟子尝杂记其言,然而卒成其书者,曾氏之徒也。”宋朱熹《论语序说》引程子(颐)说:“《论语》之书,成于有子、曾子之门人,故其书独二子以子称。”自汉以来,言《论语》撰人者,约有上述三说。今多数学者认为,《论语》当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辑录而成。关于编著的年代,日本学者山下寅次《论语编纂年代考》谓在公元前四七九年(孔子卒年)至四○○年(子思卒年)之间。今人杨伯峻《论语译注·导言》说:“《论语》的著笔当开始于春秋末年,而编辑成书则在战国初期,大概是接近于历史事实的。”此书是儒家经典之一,由孔子弟子以及再传弟子辑录而成。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反映了孔子的政治思想、学术思想和教育思想,在我国古代思想史和文化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汉代传本有《齐论语》、《古论语》、《鲁论语》,前二者今亡佚,现在流传的是《鲁论语》。共二十篇,每篇分若干章,标题均取每篇每一章中的二字或三字,分别为《学而》、《为政》、《八佾》、《里仁》、《公冶长》、《述而》、《泰伯》、《子罕》、《乡党》、《先进》、《颜渊》、《子路》、《宪问》、《卫灵公》、《季氏》、《阳货》、《微子》、《子张》、《尧曰》。《论语》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语言质朴简练,自然无华,富有哲理,呈现出一种雍容和顺、迂徐含蓄的风格。某些篇章,在简单的对话和行动中能够展示人物的性格;人物的对话由于是现实生活的结晶,因而往往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耐人寻绎。对它的注释,著名的有:魏何晏的《论语集解》,宋邢昺的《论语注疏》,宋朱熹的《论语集注》,清刘宝楠的《论语正义》,今人杨树达的《论语疏证》和杨伯峻的《论语译注》。
上一篇:《西游记》简析|导读|概况|介绍
下一篇:《说难》简析|导读|概况|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