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难》简介|介绍|概况
散文篇名。战国韩非作。汉司马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说:“悲廉直不容于邪枉之臣,观往者得失之变,故作《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十余万言。然韩非知说之难,为《说难》书甚具,终死于秦,不能自脱”,“申子、韩子皆著书,传于后世,学者多有。余独悲韩子为《说难》而不能自脱耳。”《太史公自序》又说:“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太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唐司马贞《史记索隐》说:“言游说之道为难,故曰《说难》。其书词甚高,故特载之。然此篇亦与《韩子》微异,烦省小大不同。”唐张守节《史记正义》说:“ 凡说难识情理,不当人主之心,恐犯逆鳞。说之难知,故言非吾知之有以说之乃为难。”清林云铭《古文析义》说:“题目是个‘说难’,通篇拿定‘难’字,层层洗发。……看来游说之术,从未有如此之描写曲尽者。”清余诚《重订古文释意新编》说:“世情极透,文笔亦古。说士不传之秘,尽行发泄。其结构之紧,变换之妙,顿挫关锁之精神,可为操觚家宝箓。”今人陈奇猷《韩非子集释》说:“旧注:夫说者有逆顺之机,顺以招福,逆而制祸,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以此说之所以难也。”今人张默生《先秦诸子文选》说:“此篇历陈谏说的种种困难,分析君主的心理变化,研究发言的方法及效率,可说是深刻而精微;不过与他篇稍异其致。在其他篇中,韩非以其犀利的眼光,痛陈时主的过失,直言不讳,处处表示不妥协的精神;而此篇则一改其本来面目,只求如何说动当时的人主,如何才不至触犯人主之怒,甚至卑身以进,亦所甘愿。莫非是择目的而不择手段吗?本来韩非是赞成君主专制的,政体既不能拿革命手段来改变,则一切国家大计,发号施令,仍须君主独裁。韩非处此无奈何的当儿,不忍祖国的沦亡,想行其法治主义,也只好择目的而不择手段了。不过篇中历陈人主之爱憎无常,疑虑百出,亦足见专制君主的淫威了。”今人冯其庸、芦荻等《历代文选》说: “作者反复剖析游说 ‘人主’之难,这种难,不在游说者本身的有无才能,而在于‘人主’之心难测,爱憎易变,弄得不好,便有杀身之祸”;作者将人主比作有逆鳞的龙,则“揭露了封建君主的专制残暴”;“从另一方面看,这篇文章也在教说士如何文饰美化君主的坏事丑事,如何迎合君主的心理,这和儒家的坚持行道、不合则去的主张不合。这种思想就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也是应该批判的。”此篇陈述游说君主之难和游说君主之术。作者认为,君主之心不易捉摸,而他们又掌握着生杀予夺之权,他们如同喉下有逆鳞的龙,若触犯了逆鳞,必定招来杀身之祸,由于游说者不能深知君心,往往动辄得咎,轻则见疑,重则遭戮;文章还从正面论述了游说之术;关键是善于揣摩并掌握每个君主的特点,对他们的意图不要违逆抵触,要不惜替他们文过饰非,甘心曲从逢迎,从而逐步取得君主的欢心和信任,最后做到使其言听计从。应指出的是,此种游说手段,根本不讲进退出处的原则和犯颜直谏的斗争精神,为卑污下流之政治投机者提供了身跃龙门之术,在历史上产生了不良之影响。韩非尽管对此道研究有方,最终也未能逃脱权臣暗算、人主猜凝的结局,竟惨死狱中。故汉司马迁再三嗟叹:“余独悲韩子为《说难》而不能自脱耳。”(《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本文组织严密,逻辑周严;论证游说之难,既有说理,又证以史实,兼用寓言、比喻,三者相辅相成,生动具体,切中要害;分析、揣摩君主心理,明察隐微,笔锋所向,使一切世俗人情无处藏身,充分体现了韩文锋芒锐利、严峻峭刻的特色。清余诚《重订古文释义新编》说:“世情极透,文笔亦古。说士不传之秘,尽行发泄。其结构之紧,变换之妙,顿挫关锁之精神,可为操觚家宝箓。”可谓定评。
上一篇:《论语》简析|导读|概况|介绍
下一篇:《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简析|导读|概况|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