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史论纲》作品简析与读后感
近人徐浩著。史论类著作,内容主要是排比整理《二十五史》纪传表志等体例上的异同,论述笔法得失,也有一些对史事的评论。共分为绪论、本论、结论三编。绪论论中国史籍的地位、分类、演变、编年、经传、纪事本末三体得失,以及纪传体史书中的问题。本论逐一论述《二十五史》及《清史稿》的修纂、内容,并比较得失。结论列举以往学者的评论,并申明自己的见解。该书的特色是比较简明、概括,如《叙例》中所说,其编撰目的是“务在提纲揭领,使有志读《廿五史》者,得一门径,由之登堂入室。其无力或无暇读《廿五史》者,阅之对中国浩瀚之正史有一明晰之概念”。全书共约20万字,基本上概括了《二十五史》的主要内容,并能稍加评论,对于初学历史者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如该书第3编《结论》中,论述中国旧史在思想方面之失有三,“第一在以帝王为中心,第二评述阴阳五行迷信,第三以人物政治为中心”。并举《史记》为例说,司马迁作《项羽本纪》,已不同于后世之专以帝王为中心;作《孔子世家》、《孟子荀卿列传》及《仲尼弟子列传》,则以其能代表当时之学术思想;作《田单乐毅列传》,则以其为当时之名将;作《平原孟尝信陵春申》列传,以其代表当时之新兴贵族;作《货殖列传》,代表经济变化;作《游侠列传》、《刺客列传》,以其代表当时之社会特殊风尚。“较之后未作史者,专为王公巨卿作家谱,未注意社会各阶层,实有本质之不同”。书后附表7幅,包括《历代系统与史书关系表》、《二十五史修撰表》、《二十五史例目表》、《二十五史帝纪表》、《二十五史中之各表表》、《二十五史中各志表》和《二十五史中类传表》,也很有特色,“提要钩元,使读者一览了然”。该书取材除《二十五史》外,参考各类书籍将近100种,对王鸣盛、钱大昕、赵翼等人的著作引用尤多。钟泰序文说其书:“辨史法之异同,论史才之优劣,大略与王西庄(即王鸣盛)之《十七史商榷》、赵瓯北(即赵翼)之《廿二史劄记》为近”。方觉慧序文称该书“自秦汉以还,迄明清而止”,“胪世次,列盛衰,为正为闰,或分或合,诛代禅继,用舍贤奸,靡不表而出之”。初稿约四五万言,写成于1936年,后因抗战爆发,散失于战乱中。1939年以后又陆续重写,1945年成书。1947年由上海世界书局初版,1989年上海书店影印重版。
上一篇:《二十二史札记》作品简析与读后感
下一篇:《人性论》作品简析与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