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娥冤》作品简析与读后感
关汉卿最主要的代表作杂剧《感天动地窦娥冤》,简称《窦娥冤》,是中国古典悲剧的典范,“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王国维《宋元戏曲史》)。《窦娥冤》的题材源于《汉书·于定国传》和干宝《搜神记》中“东海孝妇”的故事。但关汉卿在改编成杂剧时结合对元代社会生活的观察和体验,极大地丰富了它的内容,成功地塑造了窦娥的舞台艺术形象,描写了她一生的悲惨遭遇,揭露了当时社会恶人横行、官吏昏愦和法制黑暗的真实情况,同时表现了窦娥的斗争精神。全剧情节是:窦天章为了还债和换取赴京赶考的川资,便把早年丧母的7岁女儿窦娥送到蔡婆家去做童养媳。窦娥成婚后不久丈夫死去,年仅17岁的窦娥和蔡婆两代孀妇相依为命。蔡婆出城索债,赛卢医欲谋财害命,正碰上地痞张驴儿和他的父亲。张氏父子借口救活蔡婆,要逼蔡婆和窦娥嫁给他们父子,蔡婆屈从而窦娥坚决拒绝。张驴儿为了威逼窦娥和他成婚,想毒死蔡婆,不料却毒死自己的父亲。他又借此威胁窦娥,窦娥仍不屈从,他便诬告窦娥投毒杀人。官吏受贿,屈判窦娥死罪。窦娥临刑,发下三桩誓愿(血飞白练、六月降雪、亢旱三年),以明自己的冤枉。“若没些儿灵圣与世人传,也不见得湛湛青天。”这三愿都实现了。后窦天章做了高官,才昭雪此案。窦娥在绑赴法场途中唱道:“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哎,只落得两泪涟涟!”临刑前唱:“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通过窦娥血泪的控诉,引起人们对封建社会现存秩序与传统观念的怀疑,把窦娥悲剧的意义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窦娥冤》是伟大的现实主义杰作,而窦娥三愿实现的情节,则表现了人民群众要求申冤复仇的愿望和真理不可战胜的力量,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明末叶宪祖、袁于令把《窦娥冤》改编成传奇《金琐记》,写窦娥临刑时天降大雪,因而得救,磨平了原作的棱角,减低了它的斗争性。《窦娥冤》自问世以来久演不衰,许多剧种都对它进行改编演出,还被译成多国文字介绍到国外。
《窦娥冤》的古代版本,主要有《元曲选》万历本、《古名家杂剧》万历本和《古今名剧合选·酹江集》崇祯本。
上一篇:《禹贡》作品简析与读后感
下一篇:《章氏遗书》作品简析与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