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衡》作品简析与读后感
东汉王充著。共85篇,佚失《招致》1篇,实存84篇。王充(27~约96),东汉著名思想家,一生没有做过大官,晚年生活潦倒,贫无供养。博通百家,曾师事班彪。“论衡”的含意是指要对古往今来的学说衡量轻重真伪,评论是非,驳斥虚妄之说。该书反对谶纬神学,批判儒家正统思想,批判当时社会上流行的雩祭、祭祀、卜筮、巫祝、相宅、风水、墓葬、择日等世俗迷信,提出了“人不能以行感天,天亦不随行而应人”,“人死而精气灭”的无神论思想。章据黄晖的研究,全书内容可以分为6组。第1组是说性命的,有《物势》、《本性》、《率性》、《命遇》等14篇。第2组是说天人关系的,有《自然》、《寒温》、《明雩》、《治期》等21篇。第3组是说人鬼关系及当时禁忌的,有《论孔》、《孔伪》、《纪妖》、《四讳》等16篇。第4组论书传中的感应之说和虚妄之言,有《变虚》、《异虚》、《感虚》、《奇怪》等25篇。第5组是衡量贤佞才智的,有《答佞》、《程材》、《量知》等8篇。第6组为自序和自传,有《对作》和《自纪》2篇。全书“反复诘辩,不离其余,真是一部有体系的著作。”其中《问孔》篇说:“世儒学者,好信师而是古,以为贤圣所言皆无非,专精讲习,不知难问。夫贤圣下笔造文,用意详审,尚未可谓尽得实,况仓卒吐言,安能皆是。不能皆是,时人不知难,或是,而意沉难见,时人不知问。案贤圣之言,上下多相违,其文,前后多相伐者,世之学者不能知也。”《刺孟》篇批评孟子说:“夫孟子言五百年有王者兴,何以见乎?帝喾王者,而尧又王天下;尧传于舜,舜又王天下;舜传于禹,禹又王天下。四圣之王天下也,继踵而兴。禹至汤且千岁,汤至周亦然。始于文王,而卒传于武王、武王崩,成王周公共治天下。由周至孟子之时,又七百岁而无王者。五百岁必有王者之验,在何世乎?云五百岁必有王者,谁所言乎?论不实事考验,信涂淫之语,不遇去齐,有不豫之色,非孟子之贤效,与俗儒无殊之验也。”反映出作者的求实精神。王充死后,著作多有散失。后蔡邕入吴,得到该书,原书应为百篇,因被人捉取数卷持去,只得85篇残本,流传至今。汉唐学者如蔡邕、虞翻、葛洪、刘知几都曾高度评价该书。而宋代学者多从道学出发,认为它离经叛道。明清两代,毁誉参半。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它“其言多激,《刺孟》、《问孔》二篇,关于奋其笔端,以与圣贤相轧,可谓悖矣。又露才扬己,好为物先。然大抵订伪砭,中理者多,亦殊有裨于风教,储泳《祛疑说》、谢应芳《辩惑篇》不是过也。儒者颇病其芜杂,然终不能废也。”近现代以来,该书被重新认识,受到高度评价,章炳麟说它是“汉得一人焉,足以振耻”。此书版本主要有宋代洪适刻本、元明递修本30卷、日本所藏宋代印刷本残卷25卷、明代苏献可通津草堂本和程荣《汉魏丛书》本。注本主要有近人黄晖《论衡校释》和刘盼遂《论衡集解》,有1990年中华书局合刊本,全4册,为《新编诸子集成》之一,是目前的最好版本。
上一篇:《论文学》作品简析与读后感
下一篇:《词话丛编》作品简析与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