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源》作品简析与读后感
《辞源》是我国近代最早编成的一部百科全书性质的辞典。商务印书馆编纂,1915年出版正编,1931年继出续编,以补正编的不足。1939年又出版《辞源正续编》合订本。
这部辞典收录辞语的范围极广,不仅收有单词、词汇、成语,还包括典故、名物制度、古今名人名著、常见的古今地名,以及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上的一些新名词和翻译名词,总计约70000余条,内容相当丰富。编制上完全依照《康熙字典》分为12集和214部首的次序排列,书前有部首索引和检字表,书后有四角号码索引。各部中的单字也按笔画多少排列,每个字单列一条,先用反切注音,大部分还用汉字直接标音,然后再解释字义。在单字后面,再分条列举以这个字为词头的词语,词语则依二字、三字、四字、五字的顺序排列。同字数的词语,再按第二字的笔画多少排列。对所收词语均探索其源,加以解释,大致是在词条下先说词义和用法,然后引书证明;有的在引文之后,又加按语辨析;有的在词条下直列引文,后附说明;有的为了避免解释与引文重复,或因引文可以代替解释,即只录引文,不再注释;有的因原文较长,不便照录,即撮叙大意,在后面注出来源。属于常识性的名称、制度之类的词条,无须引注词源而应该明其变革的,即用综述的方式加以说明。如卯集攴部的“教猱升木”一条成语,注云:“《诗》:‘勿教猱升木’。猱本善升木而又教之,喻成人之恶也。”这条即先引《诗经》,然后释义,使读者知道这一成语的来源和用法。《辞源》的错误和缺点也不少,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一)引书不详出处,只引书名,不引篇名和题目;(二)引书错误。例如“叶公好龙”的故事见于《新序》,而《辞源》误引作见于《庄子》;(三)引文与原书常常不符,有改动删节而不加说明;(四)有的词义见于单字的解释中,并引了一条成语加以说明。但这个成语却不见于书中,反引纠葛;(五)有些地方解释错误或释义不清,有些解释用语比原来词语还难懂。
商务印书馆于1958年着手修订《辞源》,全书分4册陆续出版。其宗旨是:将《辞源》修订为阅读古籍用的工具书和古典文史研究工作者参考书。其单字条的组成包括字头、汉语拼音、注音字母、《广韵》的反切与声纽、释义、书证。复词条的组成包括释义和书证。多义词的解释一般以本义、引申、通假为先后,分别用一、二、三……为序号。书证都经复核原书,注明书名、篇目和卷次。它片旧版精审完备。
上一篇:《辞海》作品简析与读后感
下一篇:《金瓶梅》作品简析与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