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作品简析与读后感
郭沫若著。郭沫若(1892~1978),中国近现代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一生著述很多,涉及到哲学社会科学的许多领域,死后汇编为《郭沫若全集》,分为《文学编》、《历史编》、《考古编》3编,共38卷。该书收录作者当时已发表和新近撰写的文章,共4篇。第1篇:周易时代的社会生活;第2篇;诗书时代的社会变革与思想上之反映;第3篇:卜辞中的古代社会;第4篇:周代彝铭中的社会史观。以及导论:中国社会之历史的发展阶段;附录;追论及补遗。该书认为中国古代殷代原始社会的子遗比较多,西周是典型的奴隶社会,春秋战国时代奴隶制已在崩溃,在对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的分析和批判方面,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如认为西周时已是奴隶制,由盂鼎、克鼎等12篇青铜器铭文中,可知所谓“庶人”或“民人”与臣仆器物了无分别。“庶人”就是奴隶。奴隶之赐予以家数计,可知奴隶是家传世袭。《诗经》“君子万年,景命有仆”中的“仆”字正是奴隶的本字。 由周公簋、克鼎等铭文可知,奴隶的来源是来自俘虏。奴隶有奴籍,《左传》中称为“丹书”。奴隶可以赏赐,可以买卖,可以抵债,是一种主要的私有财产,由彝器铭文中均可证明。又如在1928年和1929年写成的该书导论及作者自序中,已经认识到摩尔根的《古代社会》和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二书“把古代社会的秘密,特别是由氏族社会转移到国家组织的变迁,已经剔发了出来”,提出该书就是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关于中国方面的续篇,明确提出要以马克思、恩格斯辩证唯物论的科学方法,作为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的指导方法。其中一些观点在作者后来所著《青铜时代》、《奴隶制时代》、《十批判书》中又有所补充和纠正。该书是中国现代史学中,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中国古史的划时代著作。初版于1930年,后上海中亚书局、上海现代书局等多次再版。1947年上海群益出版社出版修订版。1951年上海新文艺出版社出版新1版。1954年人民出版社出版修订版,1960年科学出版社再版,1964年仍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第2版。1982年收入《郭沫若全集·历史编》第1卷,人民出版社出版。
上一篇:《中国制度史》作品简析与读后感
下一篇:《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作品简析与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