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俗语大辞典》作品简析与读后感
《中国俗语大辞典》,温端政主编,1989年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本辞典编写者认为俗语具有3个特点:具有群众性,具有鲜明的口语性和通俗性,具有相对的定型性。俗语应该包括谚语、歇后语(引注语)、惯用语和口头上常用的成语,而不应包括方言词、“俗语词”,来自书面系统的成语和来自名家名篇的名言警句。因此按照这个标准来选收,全书共收俗语15000条左右。释义方面,尤多所发明。编写体例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按汉语拼音顺序排:条目首字不同者,按首字音节顺序排列;首字音节相同而声调不同者,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顺序排列;首字和第二字相同者,按第三字音节顺序排列,依此类推。正文前附首字音序索引,正文后附条目笔画索引,以便查检。(二)关联条目中选一条为主条,其他为副条。主条一般采用出现在较早的书证里的,外加[];副条则按不同类型放在主条下面,外加[]。副条的类型有:(1)“也作”条。凡在内容(语义)和形式(所用词语)都与主条基本相同的,按“也作”处理。(2)“增作”条。如[龙多乃旱],增作①[龙多旱人多乱]②[人多乱,龙多旱,鸡多不下蛋]。(3)“减作”条。如[屋漏更遭连夜雨,船迟又被打头风],减作①[破屋又遭连夜雨]②[行船又遇当头风]。(4)“倒作”条。如[破家县令,灭门刺史]倒作[灭门刺史,破家县令]。(三)注释一般由分注和通释两部分组成。分注解释条目中的疑难词语,通释解释整个条目的意义。注释力求符合原意,如“痴心女子负心汉”,多视为主谓结构,解释为“痴迷于爱情的女子碰上无情无义的男儿”,此书则并列关系正之,解释为“指在男女情爱中,女子往往‘痴心’,而男子却多‘负心’”。(四)本书结合注释,从古今图书中选取例证。每个条目一般列1至3个例证,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义项,每个义项至少有一个例证。例证皆注明出处。
上一篇:《中国中古文学史·论文杂记》作品简析与读后感
下一篇:《中国字典史略》作品简析与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