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的层次》作品简析与读后感
马克·柯克著。作者是英国斯旺西大学心理学教授,心理咨询研究中心主任,欧洲公认的心理学家。中译本由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出版。全书共5部分,分成12章,19万字。原书在1984年出版后,曾引起西方心理学界的强烈反响。作者写这本书的主要目的,旨在冲破有关人格研究的传统模式。因为,有些理论家包罗了人格的各个方面,比如,奥尔波特不仅讨论特质,还涉及习惯、动机、自我;卡特尔的理论不仅强调因素分析,还涉足心理动力学和生物学基础。因此,在柯克看来,有必要把一个“混合的”人格理论给以分门别类的解释。鉴于这一理由,柯克把人格分为表层和深层。人格的表层由奥尔波特的特质论和卡特尔的因素分析组成,它们的测量在人事选择和医疗诊断方面有着中上程度的预示力,但其局限性是把复杂的人格问题过分简单化,解释不了人格的个体差异是如何形成的,无法揭示人格深蕴的内涵。人格的深层是沿着表层伸展的三条线索:第一条线索是生物线索,主要强调人格的遗传基础在导致人格的个体差异中的作用,着重艾森克的人格理论,它的终点是气质理论。第二条线索是现象线索,主要探讨“现象场”对人格的个体差异的影响,着重阐述凯利的“个人构念理论”,它的终点是自我理论。第三条线索是动机线索,主要分析早期的精神分析理论,着重回顾弗洛伊德的“伊特”,“自我”和“超我”,它的终点是由精神分析理论派生出来的各种理论。最后,作者用以证明这些层次和线索是如何应用到“寻衅行为”和“性偏差”上去进行了论述。应该说,将人格理论按层次予以整理,在这之前还没有过,柯克是第一个这样做的人。虽然这种层次理论还存在有待探讨的问题,但值得肯定的是,他把原先各个人格理论家纷杂的理论作了力所能及的归类并在某种程度上理顺了它们的关系,这是一个成功。
上一篇:《二程集》作品简析与读后感
下一篇:《人生论》作品简析与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