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卡列尼娜》作品简析与读后感
继《战争与和平》之后,托尔斯泰用了5年(1873~1877)的时间,完成了第二部里程碑式的长篇巨著《安娜·卡列尼娜》。作品取材于19世纪60~70年代俄国现实生活。小说由两条平行而紧密联系着的线索构成。一条是安娜和渥伦斯基的恋爱悲剧,另一条是列文和吉提的幸福婚姻。安娜与丈夫卡列宁毫无感情,遇见青年军官渥伦斯基后,唤醒了心中的爱情,为了追求真正的幸福和个人解放,经过痛苦的斗争,安娜不顾社会舆论和丈夫威胁,毅然离家出走,和渥伦斯基生活在一起,为此,安娜遭到上层社会的蔑视和排斥,当渥伦斯基对她的感情冷淡后,安娜以自杀对这个充满虚伪的社会做了最后的抗议。列文是个信守俄国宗法制度的庄园主,反对资本主义势力的侵袭。在向吉提求婚遭到拒绝后,他在自己的庄园全心全意地进行着农业经济的改革。经过一段时间吉提接受了列文的爱情,组成了幸福的家庭,而列文的农业改革由于没有触及土地所有制这个根本问题,最终失败。为此,列文陷入了深刻的精神危机,他在失望和苦闷中,对思想和道德进行了深入的探索,最后在宗教中找到了归宿。作者以惊人的洞察力和鲜明的艺术形象精确而深刻地揭示了19世纪70年代俄国“一切都翻了身,一切都刚刚开始安排”的历史变化,反映了资本主义侵入俄国后农村旧经济基础的崩溃和地主与农民之间不可调和的尖锐矛盾,对资产阶级贵族的黑暗统治和上层社会的虚伪进行了猛烈、深刻的批判。这部作品结构紧密,人物心理描写精细入微,在浓郁的抒情描写中广泛而成功地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小说中男主人公列文则带有作者自传的性质。《安娜·卡列尼娜》在托尔斯泰的创作生涯中,无论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标志着作者现实主义艺术发展的高峰,充分显示了他创作的艺术才华,堪称是一部19世纪60~70年代俄国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上一篇:《字汇》作品简析与读后感
下一篇:《安徒生童话选集》作品简析与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