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五代史》作品简析与读后感
纪传体五代梁、唐、晋、汉、周史书,二十四史之一。北宋欧阳修(1007~1072)撰。先时欧氏参予编修《新唐书》,有感薛居正《旧五代史》之杂芜,乃自行修订,至皇祐五年(1053)基本成书。此书材料虽多本薛史,但采扩极博。除五代各朝实录外,还参用梁宣底、范质《五代通鉴》,王溥《五代会要》、王子融《唐余录》、路振《九国志》、孙光宪《北梦琐言》、陶岳《五代史补》等书籍,同时间采五代小说、笔记,以补旧史不足。故此书卷帙虽只薛史一半,却补充不少新史料。自唐以后,诸正史俱是官修,欧书为唯一私修。书成之后,藏之于家,死后才由家人上于朝廷,并由国子监刊行。初名《五代史记》,乾隆时,薛史被列为正史,才称为《新五代史》。全书本纪12卷,列传45卷,考3卷,世家10卷,年谱1卷,共74卷。此书力求“高简”,模仿春秋笔法,打破朝代限制,将五代融而为一。但因删削过多,对史实则有所忽略。薛史本纪61卷,而欧书仅存12卷。列传皆用类传,名目繁多,有家人、各代名臣、死节、死事、一行、义儿、伶官、宦者及杂传等。“世家”分记十国。并有《十国世家年谱》,极为简单,且不完全。欧氏重书法,讲求“一字褒贬”,即对某些字确定特殊含义,对不同的人和事便用不同的字,以示褒贬之意。在纪传后还常发表大篇论赞,以“呜呼”发端(以前各史为“论曰”、“赞曰”、“史臣曰”),表达个人的感慨。此书初出,就有吴缜作《五代史纂误》,后又有宋徐无党注。清彭元端、刘凤浩合撰《五代史记注》,参考书籍200余种,搜集材料极为丰富,可为欧书补充。1974年中华书局出版的《新五代史》点校本,系以商务印书馆百衲本(影印南宋庆元本)为工作本,参用贵州本、殿本、南昌本、南北监本、汲古阁本等多种书籍互相校定而成。
上一篇:《斯大林和斯大林主义》作品简析与读后感
下一篇:《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作品简析与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