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苏斋集》作品简析与读后感
诗文集。作者袁宗道(1560~1600),字伯修,湖广公安人。万历十四年会试第一,授翰林编修,官至右庶子。公安三袁中,伯修为长兄。10岁即能作诗,20岁即通读先秦两汉之书。爱慕白居易、苏轼,因以“白苏”名斋,“每下直辄焚香静坐,命小奴伸纸,书二公闲适诗”。三袁开创公安一派,主将当推中郎,小修推波助澜,但首开风气的不能不推伯修,他年长官尊,率先反对模拟之风,《与张幼于》中指斥文坛上一些人“粪里嚼查,顺口接屁,……记得几个烂熟故事,便曰博识;用得几个见成字眼,亦曰骚人”。《论文》中的主旨也在反对模拟,主张写真情感。
同他两位弟弟一样,他的思想也深受李贽影响,尤其在禅学方面,尝试以禅诠儒,探求合一之旨。反映到文学上,就是要求摆脱束缚,恢复个性,反对雷同,反对模拟,就是为了实现解脱与叛离。清代将三袁诗文一概查禁,主要原因在于此,而不在于他们的集子中有个别犯清人之讳的“偏谬”之语。
《白苏斋集》共22卷,前6卷是诗,卷7至卷22是文。文分“馆阁文”、“序”“志”、“状”、“祭文”、“笺牍”、“记”“说书”、“杂记”诸类。其中“说书”是阐述儒家经典的文章。诗分“古诗”、“今体”、“绝句”等类,内容大抵围绕日常生活,“清润和雅”,“然性懒不多作”。钱伯城说:“中郎的特色是清新,有如夏日清晨的露珠;小修的特色是奇诡,有如秋日蓝空的白云;伯修的特色是温雅,有如春日拂面的轻风”。姚士麟评伯修诗文是“情契真,真生新,只见情情新来,笔笔新赴”;是“提人新情,换人新眼”,并非过誉。198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钱伯城标点本《白苏斋类集》22卷。
上一篇:《番石榴飘香》作品简析与读后感
下一篇:《礼部集》作品简析与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