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卡梅故事》作品简析与读后感
在阿拔斯朝中斯,阿拉伯文学中出现了一种新的文体——“玛卡梅”,最早写这种短篇韵文故事的是赫迈扎尼(969~1007),留传下玛卡梅50余篇;另一位阿拉伯作家哈里里仿效赫迈扎尼,在11世纪末、12世纪初创作了自己的《玛卡梅故事》50篇。他的这些韵文故事词藻瑰丽、讲究声韵,刻意追求艺术形式美,被认为是这种独特文体的绝顶佳作。哈里里的《玛卡梅故事》以一个四处漂泊的说书人哈里斯讲述故事贯穿全书。各篇故事的主人公均为艾布·宰德,一个能讲各种精彩故事的饱学的老乞丐。说书人和主人公在各篇“玛卡梅”中交错出现,通过表现他们和不同人物的关系,以主人公在游历中变化身份及手法从而摆脱困境、维持生计的情节,反映了当时阿拉伯社会的现实生活。《萨那的教长》一篇,叙述哈里斯来到也门萨那街头,望见一圈人围着一位正在慷慨激昂发表演讲的教长。教长以其虔诚之心,告诫人们要避开贪欲的诱惑,走上真主指引的正路。演讲完毕,人们将钱币抛到他脚下。在夜幕中,哈里斯跟着教长来到一个山洞,洞中点着明亮的蜡烛,餐桌上摆放着烤羊、美酒和水晶杯。他感到迷惑。教长对他说:“听着!我打扮成人们喜欢的样子,说他们爱听的话,然后拿他们的钱,到这儿来享受。”原来,教长就是艾布·宰德。故事通过戏剧性的情节,嘲讽了丑恶的社会现实。“玛卡梅”原意为“聚会”,引申为在公众场所讲故事,类似中国的“评书”、“评话”。它是阿拉伯古典小说的雏形。哈里里的《玛卡梅故事》对后世阿拉伯文学的发展曾产生过巨大影响。
上一篇:《玉台新咏》作品简析与读后感
下一篇:《真理与方法》作品简析与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