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名》作品简析与读后感
训解词义的书,明朝后又名《逸雅》。汉末刘熙(或又作刘熹》撰。刘熙,字成国,北海人。刘熙《自序》云:“夫名之于实,名有义案,百姓日称而不知其所以然之意,故撰天地、阴阳、四时、邦国、都鄙、车服、丧纪、下及庶民应用之器,即物名释义,论叙指归,谓之《释名》,凡二十七篇。”27篇分为8卷,所释内容分为天、地、山、水、丘、道、州国、形体、姿容、长幼、亲属、言语、饮食、采帛、首饰、衣服、宫室、床账、书契、典艺、用器、乐器、兵、车、船、疾病、丧制。计收词1502条。《释名》也是一部根据字义编纂的百科名词词典,但释义完全采取音训的方式,即以同音字或声音近似的字来训释,从推求字义的由来。如“日,实也,光明盛实也”。“川,穿也,穿地而流也”。音训的方法,先秦古籍中已有,《释名》进一步发展了它。不过《释名》的音训,主观随意性较大,缺乏科学性,故多有穿凿附会、望文生义之处。但它对于了解汉代语音和方言,了解古书词义和古代事物仍有很高参考价值,可与《尔雅》、《说文》等相互参证。它采用声训方法,开音训词典之先河,对后世双声叠韵辞书的编纂影响很大;对后代学者提倡因声求义的训诂方法也有很大影响。
《释名》传本只有明代复宋本;缺误较多。清代毕沅有《释名疏证》8卷,阐释《释名》内容,纠正缺失,并附有《续释名》《释名补遗》2卷。清末王先谦的《释名疏证补》是一部集解性的书,并包括了毕沅的《释名疏证》,公认为善本,1984年上海古籍出版社重印。
上一篇:《郎潜纪闻》作品简析与读后感
下一篇:《闯江湖》作品简析与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