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完淳集》作品简析与读后感
明夏完淳撰。夏完淳(1631~1647),原名复,字存古,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抗清的青年英雄,很有才华的诗人。五岁知经史,7岁能诗文,14岁跟随父亲夏允彝、老师陈子龙在家乡起兵抗清。允彝兵败殉国后,夏完淳参加了太湖吴易的义军。义军溃败,他同义军失去联系,只身继续为抗清而奔走。后来因托人向鲁王上表谢恩而被发觉,遭到逮捕,解往南京,不屈被害,年仅17岁。夏完淳所作诗赋,多是抒发政治抱负,反映斗争经历,悲歌慷慨,在明末文坛上闪耀着不可磨灭的光辉。特别是《南冠草》中在他临难前的十几首诗,表达了国难家仇未报的无限悲愤,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著名的《大哀赋》洋洋数千言,内容丰富,文辞优美,深怀故国之思,满腔亡国之痛。《狱中上母书》等3篇散文,表现出至死不谕的战斗意志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令人肃然起敬。他的作品很多,如《代乳集》、《玉樊堂集》、《夏内史集》、《南冠草》、《续幸存录》等,但大多散佚。直到乾隆时追谥节愍以后才有刻本。约在1790年,吴省兰编刻《艺海珠尘》,把《夏内史集》收入。1807年王昶、庄师洛编刻《夏节履全集》10卷,补遗2卷。1869年有陈履泰补刻图象重印本;1903年有四川新津吴氏翻刻本。1959年中华书局以王编为底本,用各种刻本抄本加以校订,重编为《夏完淳集》8卷,并附有《续幸存录》及夏允彝、夏完淳父子史传事迹辑存等,是一个最完备的版本。
上一篇:《墙头马上》作品简析与读后感
下一篇:《大分裂——美国梦的反思》作品简析与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