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作品简析与读后感
战国时代孟子的言论汇编。孟子名轲(约前372~前289),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哲学家。继承和发扬孔子的儒家思想,宋、元以后被尊为“亚圣”。其学说以“义”为核心,提倡尽心,知性、主张实行“王道”,效法先王尧舜。该书体裁为与《论语》相似的语录体,但篇幅段落更为充实。该书作者,据司马迁《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说,孟子与弟子万章等人序《诗》、《书》,述孔子之意,一同作《孟子》七篇。今本共分7篇,每篇分为上下,析为14卷。各篇篇名摘取各篇第一句中的字句而定,包括《梁惠王》上下、《公孙丑》上下、《滕文公》上下、《离娄》上下、《万章》上下、《告子》上下、《尽心》上下等。汉唐时期《孟子》被列为子书,五代北宋时上升为经,被列为《十一经》、《九经》之一。南宋朱熹将《孟子》、《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并称《四书》,元明清三代被官定为科举考试的科目,成为学者的必读之书,《孟子》的地位更加提高,对后世产生了较大影响。注本最著名的有东汉赵岐的《孟子注》,收入《十三经注疏》中。南宋朱熹的《孟子集注》偏重义理,反映了宋代理学家对《孟子》的看法,有《四书集注》本。清焦循《孟子正义》采用赵岐注用,总结清代学者的考释成果为疏,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近人杨伯峻有《孟子译注》,1960年由中华书局出版,为目前较为流行的版本。此书在公元前213年被秦始皇下令禁毁。
上一篇:《孟东野诗集》作品简析与读后感
下一篇:《安泰拉传奇》作品简析与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