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的概念》作品简析与读后感
英国现代分析哲学日常语言学派的代表之一吉尔伯特·赖尔的代表作。原作问世于1949年,中译本由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出版,编入《二十世纪西方哲学译丛》。全书近30万字,除导言外分为10章,即笛卡尔的神话、知道怎样与知道什么、意志、情感、意向和事件、自我认识、感觉与观察、想象、理智和心理学。本书依据语言的日常用法来分析有关的问题的哲学陈述和概念,向笛卡尔以来现代哲学中的心身二元论提出了严肃的挑战,揭示了由错误用法导致的虚假问题及空洞的理论对立,尔后提出一套所谓基于正确用法的心的理论。在笛卡尔那里身心之间的关系仿佛一架机器和一个隐匿在机器中的幽灵,二者是不同质的东西,分别服从于不同的规律并且有着不同的特征。赖尔认为这种理论犯了重大的范畴错误,在他看来,心和物分属于不同的范畴,二者不能相提并论,不能相应于“物是什么”而提出“心是什么”的问题。赖尔心的理论的出发点是考察那些含有像”精明的”、“谨慎的”等心理谓词的句子,他不谈心本身而谈心理事件、心理过程和心理状态,竭力将心理谓词所指称的东西归结为人的行为方式,归结为物理事实。赖尔心的理论,实际上是主张取消心物关系,心身问题,也就是取消哲学基本问题。富有浓厚的论战色彩是《心的概念》一书的重要持色。此书反映了作者对哲学方法的独特见解,对当代西方分析哲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上一篇:《当代西方文艺批评主潮》作品简析与读后感
下一篇:《志怪》作品简析与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