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的追寻》作品简析与读后感
美国埃里希·佛洛姆著。佛洛姆是一位在西方久享盛誉的心理学和社会哲学家。生于德国,1933年因逃避纳粹政权迫害迁居美国,1980年去逝。他是新弗洛伊德派的主要代表之一,毕生致力于将精神分析原则应用于社会病的治疗,潜心探讨心理学与社会学的结合及相互影响,取得很大成就。本书是他的主要著作,中文本由北方文艺出版社1988年出版。本书着重于讨论实现人的自我和潜能所涉及的伦理规范和价值的问题。作者分析了在资本主义社会所产生的人性与性格两者之间存在着无法克服的矛盾与危机,他称之为人性与性格的“二分律”。作者试图把存在主义的哲学观点引入自己对人的分析,并把人性与性格中的矛盾划分为“生存上”的矛盾与“历史上”的即社会的矛盾两类。提出人类在解决前一类矛盾时无能为力,并把解决后一类矛盾的希望寄托在“客观和正当”的伦理道德基础的建立上。提出“人本主义伦理学的最高价值不是无我,也不是自私,而是爱己;不是否定个人,而是肯定真正的自我。”本书可以说是作者另一部重要著作《逃避自由》的续篇。作者在书的前言中指出:“今天有许多人都希望心理学的书籍能够告诉他们如何达到‘幸福’或‘心境安宁’方面的秘诀。本书并没有这类的忠告,而是在理论上澄清伦理学和心理学的问题。其目的在使读者从根本上检讨自己而不是在表面上安抚自己”。由此可得知作者的意图所在。
上一篇:《背影》作品简析与读后感
下一篇:《花间集》作品简析与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