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作品简析与读后感
原名《易》,汉代通称为《易经》。儒家重要典籍,《六经》之一。是古人卜问吉凶的方法书,即按一定的法式推算出数目,求得某种卦象,依据卦辞、爻辞推测所问事情的后果。“周”字一说指周代人的筮法,一说为“周遍”之义,即普遍的变易法则。“易”字一说为“简易”之义,一说为“变易”之义。包括经、传两部分。经是六十四卦的卦象、卦辞、爻辞,旧传为伏羲氏、周文王所作。传是对经的解释,共10篇,又称《易十翼》,包括《象》上下、《文言》、《系辞》上下、《说卦》、《序卦》、《杂卦》、《彖》上下,传为孔子所作。经、传最初是分开的,自西汉时起,以传附经,合为一书。现代学者大多认为,经和传都不是一人一时之作。该书虽属占卦书,但在其中蕴含了较为深刻的理论思维和朴素的辩证观念,在中国古代的学术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古今注解和研究《周易》的多达数万家。其中最重要的注本为三国魏王弼注、唐孔颖达疏的《周易正义》,收入《十三经注疏》中。唐李鼎祚《周易集解》、宋程颐《程氏易传》、朱熹《周易本义》,今人闻一多《周易义证类纂》、高亨《周易古经今注》等,也是较为流行的注本。此外,1977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周易》,抄写于汉文帝初年,与传世各家版本均不同,是现存最早的别本。
上一篇:《周元公集》作品简析与读后感
下一篇:《哲学的贫困》作品简析与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