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畿辅通志》作品简析与读后感
畿辅,旧称王都所在,亦泛指京城及附近地区。在明清两代,畿辅即今京津两市和河北省一带。清初设直隶省(雍乾以后管辖范围逐渐扩大),曾三修《通志》(一省范围的地方志),是为《畿辅通志》。康熙十一年,直隶总督于成龙聘郭棻创编,仅历十数月而全书告成,凡46卷,至二十二年付梓开雕。此书期限匆迫,草率成书,因此体例不够谨严,内容又多疏漏,致贻后世讥评。鉴于此,雍正七年田易等又予重修,后由李卫等总其成,至十三年成书。全书120卷并图1卷,即付印行,并被《四库全书》所收录。第三次修纂始于同治十年,成于光绪十年,由直督李鸿章延请著名学者黄彭年主持,凡300卷,在材料的宏博,体例的严整上,不仅远远越过康雍二志,即在清代各省通志中也允称巨制,此书搜集保存大量的原始材料,除了汇集前代文献中的材料外,同时广泛取资于官府档册,实录原文,不加润饰,且所引资料都注明出处,为后世研究京津冀的历史提供了丰富的参考资料;在编制体例上也有所创新,书中未沿用通用的门目体,而是诸体并用,颇类正史的纪传体,此书于光绪十年初刊于保定莲池书院,颇为时所重;后以版毁,又于宣统二年由北洋官报局石印;1943年,商务印书馆又据光绪版影印刊行,近年,河北人民出版社又组织人力重新整理校点,编为37册,从1985年起陆续出版,并由著名方志学专家来新夏写了《重印〈畿辅通志〉前言》
上一篇:《电影美学》作品简析与读后感
下一篇:《白话文学史(上卷)》作品简析与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