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经总要》的主要内容,《武经总要》导读
《武经总要》是中国第1部军事百科性的古代兵书。北宋曾公亮、丁度等奉敕编纂。是书自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开始编纂,至庆历三年(1043)完成。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已有著录。该书版本有两大系统:一为40卷本,多系手抄,可能与成书时的原本大体符合;一为43卷本,多系刻本,据40卷本增衍而成。内容也相应地有所增益。据推断,43卷本在南宋时就有流传。宋本今已不传。该书元代未见刻印。明代版本较多。现存较早的有明正统四年(1439)李进刻本、弘治十七年(1504)李赞刻本,还有正德、嘉靖、万历刻本及抄本。清代《四库全书》收入子部兵家类,另有抄本流传民间。近代以来,商务印书馆有景印故宫博物院所藏文渊阁本,1959年,中华书局曾影印明正德年间刊本《武经总要前集》,这一部分还曾收入《中国古代科技图象丛书初集》 之中。
曾公亮(998—1078),字明仲,北宋泉州晋江(今属福建)人,进士出身,历任知州、吏部侍郎同中书门下事等职,史称其为政有能声。晚年曾荐王安石于神宗,共同辅政,熟悉法令典故。丁度(990—1053),字公雅,北宋祥符(今属河南开封)人。曾登服勤词学科,仁宗时累官至翰林学士、参知政事等职,擅长文字音韵,“强力学问”,著有《迩英圣览》、《编年总录》等书,主编过《集韵》。《武经总要》是由曾公亮代表朝廷领衔,丁度总领书局,集体编修而成的军事著作。
该书分前集、后集两个部分。40卷本前集、后集各20卷; 43卷本前集22卷,后集21卷。全书计约38000字。卷首有宋仁宗写的序,是书分作 “制度”、“边防”、“故事”、“占候”四大门类。“制度”主要是从选将练兵、军制军阵、兵种兵器,以及军中律令条例等方面,详细地记载了北宋的各种军事制度。“边防”主要是针对当时面临辽、金、西夏等少数民族政权的袭扰,将北宋边疆的山川形势、行政区划等军事地理问题,加以阐述。“故事”主要是运用历代用兵的战例,将军事谋略、作战原则等军事理论问题加以概括。“占候”主要是指军事阴阳、即占天候地,包括对天文、气象、灾异等自然现象的预测与判断。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书中附载了大量的插图。
《武经总要》在写作、编纂上有其独到之处。它不仅仅是一部军事理论著作,或军事历史、地理著作,而是将有关兵事的诸多方面第一次汇编在一起,并初步作了分类,在古代兵法中开创了一个新的体例。在内容上,以记载宋代军事制度详尽,深受学者重视,如第13卷“器图”,集中记录了当时军队所使用的各种兵器装备,而且每一件都配有详细的插图。在这卷以前的第10至第12卷,包括有 “攻城法”、“水攻”、“水战”、“守城”等4篇,也详细地记录了与这几种战法有关的兵器装备,还有战舰和防御工事亦附有详尽的图像。仅这4卷书内所附的各种图像,就超过了250幅以上。是研究我国古代兵器史极为重要的资料。此外,经过编纂者选材辑录的历代军事史实,加以归类排列,分析比较了古代用兵方略得失,为后人提供了不少值得借鉴的内容。正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所说:该书 “前集备一朝之制度,后集具历代之得失,亦有足资考证者”。
然而,该书因系儒者文臣所编,曾公亮、丁度等皆不谙兵事,所以,在内容上未免有牵拘之弊。“至于诸蕃形势皆出于传闻所言,道里山川以今日考之,亦多剌谬。”(《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书中还含有不少荒诞迷信的成分。尽管如此,它仍不失为研究中国兵器史、兵制史、军事思想史乃至科技史、绘画史的重要参考书。许多科学著作一再引用该书的材料,甚至有专篇予以介绍,并有论文 《 〈武经总要〉 与物理学》 (薄忠信《锦州师院学报》 1987年第3期) 等发表。
上一篇:《武经七书》的主要内容,《武经七书》导读
下一篇:《武编》的主要内容,《武编》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