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书》的主要内容,《宋书》导读
《宋书》是纪传体的南朝宋史。南朝梁沈约著。主要版本有宋、元、明三朝递修本,经商务印书馆影印,收入 《百衲本二十四史》; 明嘉靖、万历间北监刻的《二十一史》本; 毛晋汲古阁刻的 《十七史》本; 清乾隆间武英殿刻的《二十四史》本;同治时金陵书局刊行本; 中华书局1974年出版的点校本。
沈约 (441—513),字休文,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西)人,南朝梁史学家、文学家。他历仕宋、齐、梁三朝,宋时出任尚书度支郎,齐时官拜著作郎、中书郎、国子祭酒、南清河太守,因劝萧衍禅齐有功,入梁封建昌侯,历仕尚书左仆射、尚书令、领中书令。他一生撰史颇丰。写有《晋书》,尔后奉齐高帝之命撰齐史。梁武帝时先撰有起居注,永明五年 (487) 奉旨撰《宋书》。另著有《齐纪》、《 (梁)高祖纪》、《迩言》、《谥例》、《宋文章志》、《四声谱》等书。他平时嗜好藏书,积书达2万卷。工诗文,其诗浮靡,着意雕饰,注重声律,被称为永明体。明张溥辑有《沈隐侯集》。
本书100卷,上起东晋安帝隆安三年(399),下止宋顺帝升明三年(479),记载了东晋末21年和刘宋一代59年的历史。本书分为本纪10卷,志30卷,列传60卷三大部分。
本纪:记述宋朝8帝。起首3卷为武帝刘裕纪,叙述他从出生到禅代晋室建立刘宋王朝至逝世的过程卷4到卷10,依次为少帝刘义符、文帝刘义隆、孝武帝刘骏、前废帝刘子业、明帝刘彧、后废帝刘昱、顺帝刘准的7纪。本纪的主线是从刘裕起家到宋朝灭亡。由于梁武帝也以禅让形式登位,故作为臣子的沈约不敢直言刘裕篡位事实,而以曲笔回护。如刘裕为消除心患而杀死被降为零陵王的晋恭帝,本书仅短短数字写为“零陵王薨”; 被萧道成用同样手法害死的降为汝王的宋顺帝,也被写成“天禄永终,逊位于齐,建元元年殂于丹阳宫,年十三。”作者在论及王朝兴衰更迭原因时,严重忽视了人事作用,而将其归诸于天命。本书仿陈寿《魏志》例,在提及刘裕时,称呼上有几变,“于刘裕起事即称高祖,及封豫章公乃称公,封宋王后称王,登极后称上”,对刘裕始终不直书名讳,与司马迁《史记》中写刘邦发迹前直呼刘季的精神相去甚远。志:本部分除《志序》外,分为律历、礼、乐、天文、符瑞、五行、州郡、百官8目,大多取材于宋何承天撰《宋书》时所作的旧志。从两晋三国叙起,保留了许多前代资料,然对刘宋一代的典章制度的记载却失之过略。《志序》谈撰志的宗旨,及各目的前因后果。《律历志》记音律、历法,其中收录了杨伟的 《景初历》、何承天的 《元嘉历》、祖冲之的 《大明历》。《礼志》讲礼仪制度。《乐志》介绍了各种乐器,及相当数量的古乐府歌词。《天文志》记日、月、星辰等天文变化。《符瑞志》为本书新开,专书从五帝三代到刘宋的各种祥瑞的异物奇迹,如麒麟、丹书、甘露、嘉乐等,以此照应人事。《五行志》记自然现象和自然灾害,罗列历代灾异的应验。《州郡志》谈刘宋的州郡分布和各地人口数,尤详于中国南部的历史地理沿革,以及东晋以来的侨置州郡情况。《百官志》论职官制度。列传: 由于东晋以来江南士族寝盛,加上作者本人也出身于门阀,故用了大量篇幅为各家大族立传。此外,列传采用了带叙法,即在某人传中兼带介绍其他人,如《刘道规传》带叙刘遵,《何承天传》带叙谢元,《谢灵运传》带叙荀雍、羊璿之、何长瑜3人。《类传》共有后妃、宗室、孝义、良吏、隐逸、恩幸、二凶7篇。其中《恩幸传》多记出身寒门而位居高官者,如戴法兴、阮佃夫等,因他们的出身、职位引起士族的嫉妒和不满,故被贬为靠君恩及佞幸而发迹的小人。《二凶传》记述谋逆行为的宋文帝长子刘劭,及始兴王刘浚。少数民族及邻国传有索虏、鲜卑吐谷浑、夷蛮、氐胡4篇,前篇以索虏称北魏,主要记载北魏和东晋、刘宋的历次战争,后3篇均甚简略。最后一篇是《自序》,作者自叙家世及族人,并陈说著书经过及宗旨。
本书在南朝诸史中规模最大,史料也最丰富。刘知几在《史通·书志篇》中说:“宋氏年唯五纪,地止江淮,书满百篇,号为繁富。”本书对时况有着不少恰当的反映,如《周朗传》谈到了赀调的弊端,《孔琳之传》等记载了朝廷对钱币问题的争议,《谢灵运传》中的《山居赋》,勾勒了农村庄园经济的大致情况。但本书也收录了许多枯燥乏味、无太大史料价值的官样文章,如刘裕的 《即位告天策》、《御太极殿诏书》等。本书虽然繁富,但却有很大的遗漏,如宋武帝的主要功臣沈田子、沈庆之,均未为他们立传。此外,记载北魏之事也多有误,如《索虏传》叙魏太武帝诸子事迹与史实大有出入; 《宋书》原本是宋何承天、裴松之等首起著述,后由苏宝生、徐爰、山谦之等人相继完成,其中徐爰一人成书65卷,故名为徐爰《宋书》。沈约作纪传,多抄袭徐本。赵翼《廿二史札记》说: “沈约急于成书,遂全抄旧书而不暇订正耳。”由此原因,此书出现了不少错误。在撰志的时候,沈约参考了司马彪 《续汉书》志的体例,晋、宋的起居注,对何承天所撰的15篇志加以改造,而成此志,对志的时间上限 “今以魏接汉,式遵何式”,( 《上书表》) 但刘知几 《史通》、晁公武《郡斋读书志》都认为“失于限断”,“可为叹息”。而顾炎武《日知录》、陈振孙的 《书录解题》却持赞赏态度:“诸志前代所阙者补之,”“揆以班马史体,未足为疵”。
除了徐爰《宋书》之外,有关宋史的著作还有南齐孙严的 《宋书》,王智深的 《宋纪》,梁裴子野的 《宋略》,王琰的 《宋春秋》,鲍衡卿的 《宋春秋》等。其中数《宋略》的质量最为上乘,沈约自叹“吾弗逮也”。刘知几说,“世之言宋史者,以裴略为上,沈书次之。”(《史通》)然上述这些书均已亡佚,一些残篇断简被保留于《通典》及《资治通鉴考异》之中,故今日系统的宋史著作仅留下沈约 《宋书》 一部了。
本书流传到北宋时,已有不少散失,时人对此进行了增补。北宋晁补之在《嵩山集 ·读宋书》中说: “沈约 《宋书》一百卷,嘉祐末诏馆阁校雠,始列学官。尚多残脱骈舛,或杂以李延寿《南史》。”今本《宋书》的《到彦之传》缺而未补,少帝纪及赵伦之、王懿、张邵、朱修之、宗慤、王玄谟等传皆是后人用《南史》等书补缀。另外其它传中也有一些遗缺,如《自序》中多处可见 “阙” 字。据姚范 《援孰堂笔记》 考证,本书原有《谢俨传》,而今本则不见。另外,由于补阙者的不慎,将 《南史 ·张劭传》的张敷、张畅2篇附传抄录进去,遂与两人传构成重复。
鉴于本书缺乏食货、刑法这二项重要的志,清郝懿行在本书的纪、传及自序中,辑录相关的诏、策、章奏及断狱事例等内容,撰成《补宋书刑法志》;又辑录纪、传及自序中经济史料,撰成 《补宋书食货志》。二书除作者的案语外,间有零碎的校勘语,为安徽泾县胡承珙所加,题 “胡承珙案”。此外清代学者对 《宋书》还作了许多研究、校勘、考证、纠误等工作,主要成果可见王鸣盛的《十七史商榷》、赵翼的《廿二史札记》、钱大昕的 《廿二史考异》。李慈铭 《越缦堂读史札记》中的《宋书札记》,用 《南史》对汲古阁本、监本进行校勘。于典章制度、史实也作了一些精致的订正。
参考文献
- 1. 唐姚思廉: 《梁书》卷13 《沈约传》,中华书局,1973。
- 2. 明顾炎武: 《日知录》,商务印书馆,1933。
- 3. 宋陈振孙: 《直斋书录解题》,商务印书馆 《丛书集成初编》 本。
- 4. 清赵翼: 《廿二史札记》,中华书局,1984。
上一篇:《守城要览》的主要内容,《守城要览》导读
下一篇:《宋会要辑稿》的主要内容,《宋会要辑稿》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