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名》的主要内容,《释名》导读
《释名》是一部以语源学观点研究训诂的语言学专著,为汉语语源学的重要著作。汉末刘熙著。《释名》到清代才有注本,最早的是毕沅的 《释名疏证》,后有王先谦的 《释名疏证补》、成蓉镜的 《释名补证》和吴翊寅的 《释名疏证校议》。
刘熙(生卒年不详),汉末训诂学家,字成国,北海(郡治在今山东潍坊西南) 人。《隋书·经籍志》著录: 《释名》八卷,刘熙撰。今本 《释名》题汉征士北海刘熙成国撰。陈振孙 《直斋书录解题》、马端临 《文献通考》,皆如是题。《颜氏家训 ·音辞篇》云:刘熹制《释名》 ( 《文选注》 引李登 《声类》: “熹与熙同”)。《释名》作者原无问题,唯刘熙 《汉书》无传,而 《后汉书·文苑传》云:刘珍撰《释名》三十篇。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后汉书 ·刘珍传》称珍撰 《释名》三十篇,其书名相同,姓又相同,郑明选作《秕言》,颇以为疑。”清毕沅、钱大昕考:或有两《释名》,刘珍之《释名》早佚,刘熙之 《释名》独传。今所传之 《释名》为刘熙所撰,决无可疑者。又郝懿行 《刘熙释名考》认为刘熙是汉献帝刘协建安时期人,其著《释名》应不后于公元200年。
《释名》者,释事物之名而作也。《释名 ·自序》:“夫名之于实者,各有义类。百姓日称而不知其所以之意。”刘熙试图探求各种事物名称,使人明其 “所以然”。全书二十七篇计有1502个词条,采用以同音字或近音字来释义的声训法。其分类略同 《尔雅》。其内容为:
卷一:释天、释地、释山、释水、释丘、释道。
卷二: 释州国、释形体。
卷三: 释姿容、释长幼。
卷四: 释言语、释饮食、释采帛、释首饰。
卷五: 释衣服、释宫室。
卷六: 释床帐、释书契、释典艺。
卷七:释用器、释乐器、释兵、释车、释船。
卷八: 释疾病、释丧制。
《释名》在《尔雅》后三百余年,在《说文解字》后约一百年,释当时之名物典礼1502事,虽不完备,可知大概。其条例,顾千里《释名略例》,主要有本字与易字二例。如:
本字例:如“冬日上天,其气上腾与地绝也。”
易字例: 如“天,显也,在上高显也。”
近人杨树达 《释名新略例》,分析 《释名》体例为同音、双声、叠韵三例。又细分为:以本字为训、以同音字为训等九例。其例如:
以同音字为训:
雨 羽也; 如鸟羽动则散也。( 《释天》)
楣 眉也;近前各两,若面之有眉也。( 《释宫室》)
以双声字为训:
公 广也。可广施也。( 《释言语》)
含 合也。合口停之也;衔亦然也。( 《释饮食》)
以叠韵字为训:
月 阙月。满则阙也。( 《释天》)
礼 体也。得其事体也。( 《释典艺》)
《释名》全书研究方法主要是“声训”,即以声训来探求字义的语源。这一方法是刘熙在先秦和汉人著作中将有关声训资料加以汇集,并加以发展。在刘熙《释名》前,声训对象为名号、典章、制度等。如孔子曰:“政者,正也。”《春秋繁露》一书中说: “君者,元也;君者,原也;君者,权也;君者,温也;君者,群也。”对“君”的声训,不是一般词义,而是指如何为君之道。而刘熙《释名》在前人基础上继承汇集,并有创造。他突破了前人用声训宣扬儒家政治思想的范围,从语言学观点研究声训,以“百姓日称”的一般词语为声训对象。前人只是偶一用之,而 《释名》则全部采用声训。
汉代语言学,《尔雅》为训诂之始,《方言》从比较方言角度研究词汇,《说文》从文字角度研究,《释名》则从声音来释义,首创声训,指出研究词义不一定拘于形体分析,从语言着手来探求义类和声符的关系,给语言学研究别开一番天地。
另外,《释名》一书,已初步出现对汉语语音采用描写语音,并用方音进行比较研究。例如:
天 豫、司、兖、冀以舌腹言之,天,显也,在上高显也。青、徐舌头言之,天,坦也,坦然高而远也。
风、衮、豫、司、冀横口合唇言之,风,汜也,其气博汜而动物也。青、徐言风,踧口开唇推气言之,风,放也,气放散也。
总之,远在汉代,刘熙能突破字形,看到语音和语义的关系,以声训来释义,即从语音来研究语义,确是一种发展。但是,刘熙大量使用声训释义,失之太宽。因为语音和语义的关系复杂,不能简单看待。
上一篇:《遂初堂书目》的主要内容,《遂初堂书目》导读
下一篇:《释迦方志》的主要内容,《释迦方志》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