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论疏》的主要内容,《中论疏》导读
《中论疏》全称是《中观论疏》,是中国佛教三论宗的主要论典之一,其内容是介释印度中观学派创始人龙树 (Nāgārjuna,约三世纪) 的 《中观论》。吉藏(见 “三论玄义”篇) 著。“中”是三论宗的理论核心中道,“观”是菩萨 “观弁于心”,也就是智慧。“宣之于口”称为 “论”。所以 《中观论》的含义是龙树菩萨以其智慧宣讲的一部论典。
该书对 《中论》十卷二十七品逐一介释,但不限于字面注释,而是加进了吉藏的很多见解,吉藏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对 《中论》的印度佛教理想进行发挥阐释,使龙树的空宗理论中国化了。《中论》仅6万多字,吉藏的 《中论疏》却有26万多字,相当于 《中论》 的4倍多。
生活于陈、隋动乱年代的吉藏,很注意佛教资料的收集,他的著作有个显著特点,正如唐高宣在他的传记中所说的,“注引宏广”,注重传承,他曾经说过这样的话: “学问之体,要须依师承习。”(吉藏著《大乘玄论》卷3,《大正藏》卷45第36页),《中论疏》中引用的佛教经典有 《妙法莲华经》、《维摩经》、《胜经》、《华严经》、《顺中论》、《百论》、《十二门论》、《大智度论》 等。
三论宗以 “破”得彻底而闻名,《中论疏》破斥的“外道” (非佛教派别)包括印度的婆罗门教、耆那教和顺世论、胜论、数论等哲学流派,从理论上来讲分为一因外道、宿作外道、现缘外道、无因外道。一因外道主张大自在天等一因生万果,宿作外道主张万事万物都是由于前世之因,没有现缘;现缘外道主张一切事物都是由于现世之缘;无因外道主张一切事物都是自然而生,不从因生。三论宗破斥的外道还包括中国的孔子、老子、庄子等。破斥的佛教内部派别,有属于印度小乘佛教的说一切有部、经量部、犊子部等,还有中国的毗昙师、成实师,还有属于大乘佛教的摄论师、地论师等。这些中国佛教学派曾盛行于南北朝至高初时期,以后渐衰微,有关资料大部分已经散佚,《中论疏》保存了这些学派的资料,不能不说是吉藏对佛学研究的一种贡献。
该书讲到的人物有印度的诃梨跋摩、鸠摩罗陀、龙树、提婆、青目等,还有中国的鸠摩罗什、僧肇、昙影、法朗、慧观、僧睿等,保存了这些人物的传记材料,所以 《中论疏》是研究三论宗传承体系的必读作品。
该书还讲到三论宗“二藏三轮”的判教主张,“二藏”即声闻藏 (小乘佛教) 和菩萨藏 (大乘佛教)。“三轮”即三转法轮,“轮”是转轮圣王 (佛教思想君王) 的轮宝,“法”即佛法,“法轮”是说佛法像转轮圣王的轮宝一样,可以摧破众生的烦恼。“转法轮”意谓佛的说法。《中论疏》卷一对 “三轮”的解释如下:“如《法华经》总序,十方诸佛及释迦一化,凡有三轮:一根本法轮,谓一乘教也; 二枝末法轮之教,众生不堪闻一故,于一佛乘分别说三,三从一起,故称枝末也;三摄末归本,会彼三乘,同归一极。此之三门,无教不收,无理不摄,如空之含万象,若海之纳百川。”( 《大正藏》卷42第8页) 这些内容是 《中论》 中没有的,是吉藏的创见。
吉藏的 《中论疏》对 《中论》的主要论点空、八不、二谛、中道等都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三论宗主张三空:我空、法空、空空。“我空”是说众生没有起主宰作用的灵魂,“法空”是说森罗万象的物质世界是不存在的,“空空”是说“空”这种概念也是不存在的。三空的实质是破除人们的执著、欲望和追求。
《中论》的八不是: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出。吉藏的 《中论疏》 对此 “八不”非常重视,说它是 “众经大意”,又说: “八不者,盖是正观之旨归,方等之心骨,定佛法之偏正,示得失之根源。违之,即八万法藏冥若夜游。悟之,即十二部经如对白日。……即知八不为众教之宗归,群圣之原本。” ( 《中论疏》卷二本,《大正藏》卷42第20页)吉藏认为 “八不”与佛性是等同的,这是他的创见。“八不”是空宗思想,佛性是有宗思想,把这两宗思想结合在一起,是 “三论” 中所没有的。
二谛论也是 《中论》的重要思想,真谛是对佛教“圣人”所讲的真理,俗谛是对世俗人讲的真理。佛教认为真正的真理是真谛,而不是俗谛。吉藏的《中论疏》对二谛论有所发展,他把二谛分为四重,“利根闻初,即悟正道,不须后二; 中根闻初不悟,闻第二方得入道; 下根转至第三,领得领解也。……言忘虑绝,为第一义谛,即第四重义也。” ( 《中论疏》卷二末,《大正藏》卷42第28页)
中道也是三论宗的基本理论。《中论疏》认为八不就是中道,中道就是佛性。又把中道区分为三种:真谛中、俗谛中、非真非俗中。又分为对偏中、尽偏中、绝待中三种。对偏中是说中道实理可以对治断见、常见之偏病,尽偏中是说中道实理可以把断、常偏病对治干净。“绝待中者凡有二种:一者如涅槃云,有小涅槃有大涅槃,小涅槃者待苦说乐,大涅槃者绝此苦乐乃名大乐,此之绝待犹是待义;二者此绝待涅槃不可说其苦乐,不知何以美之,强名为乐乃称大乐,方是绝待乐。中义亦然。” ( 《中论疏》 卷第一本,《大正藏》 卷42第2页)
参考文献
- 1. 印顺: 《中观论讲记》。
- 2. 印顺: 《中观今论》。
- 3. 前田慧云: 《三论宗纲要》。
- 4. 郭朋: 《隋唐佛教》。
上一篇:《中论》的主要内容,《中论》导读
下一篇:《中说》的主要内容,《中说》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