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韬》的主要内容,《六韬》导读
《六韬》是一部问答体古代兵书。又名《太公六韬》。旧题西周姜望撰。书名中“韬”本义为弓套,古字作“弢”,含有深藏不露之意,引申为谋略。“六韬”即6种论述军事问题的秘密谋略、韬略。《汉书·艺文志》儒家类有《周史六弢》6篇,唐颜师古注: “即今之《六韬》也。”《隋书·经籍志》有《太公六韬》5篇,入兵家类。1972年在山东临沂银雀山西汉前期古墓中出土该书54枚残简;1973年在河北定县40号汉墓又出土了《太公》竹书残简,内容除与传本《六韬》有相合之处外、尚有其他篇章。两地汉简均有《六韬》之文,而未见《六韬》之名。大约西汉时该书亦称《太公》,内容更为丰富。今本已非全帙,只是原书的部分内容。
《六韬》自宋以后一直被疑为伪书,清代尤甚。今有学者从此书的内容、文风及近年出土文物资料等分析,大致可断定其为战国末期人托西周姜太公吕望之名而撰。现存《武经七书》本、《四库全书》本、《四部丛刊》本、《子书百家》本、《百子全书》本、《平津馆丛书》本,清顺治八年(1651)影宋抄本,清孙星衍校、嘉庆十年(1805)刻本等。另有清孔同元、王仁俊等的辑逸本。
该书共分6卷60篇,约2万字。卷1《文韬》,内分文师、盈虚、国务、大礼、明傅、六守、守土、守国、上贤、举贤、赏罚、兵道等12篇,主要论述作战前如何充实国家的实力,在物质上和精神上作好战争准备。如对内先要富国强民,对人民进行教育训练,使之万众一心,同仇敌忾;对外要掌握敌方的情况,而注意保守自己的秘密。这样才可以立于不败之地。卷2《武韬》,内分发启、文启、文伐、顺启、三疑等5篇,有的版本多“兵道”1篇于三疑前。这一卷主要论述取得政权的韬略及对敌斗争的策略,为作战前必须先把敌我的优劣点作一比较,以己之长攻敌之短才能制胜。以上两卷多属于战略问题的阐述。以下四卷则侧重阐述战争指导的一些原则及作战过程中的一些战术问题。卷3《龙韬》,内分王翼、论将、选将、主将、将威、励军、阴符、阴书、军势、奇兵、五音、兵征、农器等13篇,主要论述军事指挥和兵力部署的艺术,指出在战争中要指挥对方,选择将帅、严明纪律,然后确定如何发号令、通信息,还指出要注意天时地利、武器装备和物资供应等。卷4《虎韬》,内分军用、三阵、疾战、必出、军略、临境、动静、金鼓、绝道、略地、火战、垒虚等12篇,主要论述在宽阔地区作战中的战术及其他应注意的问题。卷5《豹韬》,内分林战、突战、敌强、敌武、山兵、泽兵、少众、分险等8篇,主要论述在各种特殊地形作战中的战术及其他应注意的问题。卷6《犬韬》,内分分合、武锋、练士、教战、均兵、武车士、武骑士、战车、战骑、战步等10篇,主要是论述教练与编选士卒,以及各兵种如何配合作战,以发挥军队效能的问题。全书内容十分广泛,涉及战争观、军队建设、战略战术等有关军事的许多方面,其中又以战略和战术的论述尤为精彩。
《六韬》发展了《孙子》“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略观点,认为“善战者,不待张军;善除患者,理于未生;胜敌者,胜于无形;上战无与战。”(《龙韬 ·军势》)要实现这种“全胜”战略,必须在政治上争取人心,经济上大力发展农工商,军事策略上要利用贿赂、麻痹、离间等方法,使敌分裂自溃。也就是要运用文韬和武韬,即政治谋略和军事谋略的紧密配合、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书中论述的各种作战形式的战术问题,其篇幅之大、范围之广、分析之细,在先秦兵书中是独一无二的。尤其是对运动战战术的阐述,更是军事学术史上的一大创新。如 “敌人新集可击”、“奔走可击”;( 《犬韬 ·武锋》) “敌人行阵不固、士卒不斗、薄其前后、猎其左右、翼而击之,敌人必惧”; “敌人无险阻保固,深入长驱,绝其粮路,敌人必饥”,( 《犬韬 ·战骑》)等等战术,讲的是在攻击立足未稳之敌、孤立薄弱之敌和运动深入之敌的作战原则,对今日战争仍有借鉴参考之功用。《六韬》还有大量的内容论述军队编制,选将练兵、旌旗金鼓、物资装备等军队建设问题。如《龙韬》中《王翼》就几乎是专门论述古代司令部的组织和任务分工问题。此外,该书借用周文王与姜太公的谈话形式,既采用问答体裁,又对所述问题大体归类,论述广泛而灵活,条理也较清晰,从而成为传统的问答体兵书的典范。
《六韬》吸收了先秦兵家及诸子论兵的精华,在哲学上又杂有道、法、儒等家的观点,而更多地体现出军事辩证法思想。尽管被以前旧文人目为伪书,带有偏见地称 “其辞俚鄙”,(姚际恒《古今伪书考》)也不能贬低其理论价值。《六韬》堪称集先秦军事思想之大成,又具有独立体系和特色的兵家典籍。因此,它在北宋元丰三年 (1080),被神宗钦定为 《武经七书》之一,成为武举武科的必读教材,并确立了其在封建军事学术中的正统地位。
以前对《六韬》的研究多停留在文字的释意训诂、作者版本的辨伪等方面。如宋施子美的《讲义》、明刘寅的 《直解》、清朱墉的 《汇解》等。该书在16世纪就开始译成外文,日本对此书的译、注、解、评、点等著作,达近40种之多。朝鲜、越南也有译本多种。近年来,除了在原来的研究领域内进一步发展、提高外,还出现了全面评价该书的专著。主要有:张烈 《〈六韬〉的成书及其内容》,(《历史研究》1981年第3期),刘宏章 《 〈六韬〉 初探》,( 《中国哲学史研究》1985年第2期),孔德骐的 《六韬浅说》(解放军出版社1987年版) 等。
参考文献
- 1. 徐培根: 《太公六韬今注今译》,台湾商务印书馆,1977。
- 2. 孔德骐: 《六韬浅说》,解放军出版社,1987。
上一篇:《六科准绳》的主要内容,《六科准绳》导读
下一篇:《内府舆图》的主要内容,《内府舆图》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