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义山诗集》的主要内容,《李义山诗集》导读
《李义山诗集》,3卷,唐李商隐诗集。
李商隐(约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唐代诗人。怀州河内 (今河南沁阳) 人。两 《唐书》均有传。自述与皇室同宗,高祖辈以下均衰微,父李嗣曾任获嘉县令。10岁丧父,随其叔读书。少年即入天平军节度使令狐楚幕府任巡官,受赏识,并授以“今体”(骈文)。25岁成进士,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娶其女儿为妻。释褐后任校书郎,调弘农尉,迁盩厔尉,后补太学博士,检校工部郎中。20年中先后辗转依徙于崔戎、郑亚、卢弘正、柳仲郢各藩镇幕府,沉沦使署,仕宦极不得意。
李商隐创作的诗歌,现存有各体诗600余首,《新唐书·艺文志》和《宋史·艺文志》均著录为3卷。现在流传的《李义山诗集》版本有:①明陆汴辑《中唐十二家诗集》嘉靖刊本 《李义山诗集》6卷(有《四部丛刊》印本和缩印本); ②明姜道生刊 《唐三家集》本《李商隐诗集》7卷; ③明毛晋汲古阁刊 《唐人八家诗》本《李义山集》3卷(1926年上海商务印书馆有影印本);④影印钱谦益手抄宋本;⑤清席启寓琴川书屋康熙四十一年(1702)刊《唐诗百名家全集》本《李商隐诗集》3卷 (此书又有清光绪八年刊本);⑥《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著录2种:《李义山诗集》3卷;清朱鹤龄《李义山诗注》3卷附录1卷; ⑦清纪昀点评“镜烟堂十种本”《李义山诗集》3卷。
为李商隐诗集作注释的本子,最早有宋人刘克和张文亮两家,今均不存。明释道源注李诗书未刊行。清初朱鹤龄汲取道源的部分成果,补充发挥成《李义山诗注》,并编年谱,是现存第一家注释本。其后沈厚塽将何焯、朱彝尊,纪昀三家评语辑入朱鹤龄注本中,即成为《李义山诗集辑评》本。此后作注释的尚有陆昆曾、程梦星、姚培谦、屈复诸家。乾隆二十八年(1763)冯浩初刻《玉溪生诗集笺注》德聚堂本,四十五年重刻本,嘉庆重校本(增入补遗及补注),并重编年谱,为李诗注释本中较晚出而完备的本子。
关于李商隐的文,散文不多,骈文不少,《新唐书·艺文志》载,有《樊南甲集》20卷、《乙集》20卷、赋1卷、文1卷,《宋史·艺文志》著录有文集8卷、别集20卷,俱已散佚。朱鹤龄从《文苑英华》和《唐文粹》诸书中重新录出汇编,清徐树谷和徐炯补充和笺注,成《李义山文集笺注》10卷;《四部丛刊》影印旧钞本《李义山文集》5卷;冯浩分类按年编订本《樊南文集详注》8卷;道光、咸丰年间钱振伦从《全唐文》中又辑出骈文200余篇,编成《樊南文集补编》12卷,与钱振常分任笺注,并附年谱订误(《四部备要》有排印本和缩印本)。
在朱鹤龄、冯浩、钱振伦诸人作年谱的研究基础上,近人张采田撰《玉溪生年谱会笺》,是研究李商隐生平和创作的专著;岑仲勉有《〈玉溪生年谱会笺〉平质》一文予以辨正。张采田另有《李义山诗辨正》一书,也有助于理解李诗。现代学者的研究著作有杨柳《李商隐评传》、吴调公《李商隐研究》等多种,均可资参考。
李商隐生当晚唐之世,宦官专权,方镇跋扈,皇朝暗弱,朝臣朋党相争,虽然关心政治,自有怀抱,而屈居下僚,转徙东西南北各地,发而为诗,其诗形成自己的独特情志和艺术风格,卓然成为晚唐名家。朱鹤龄在《李义山诗注》序文中有一节话,大体可以概括:“唐至太和以后,阉人暴横,党祸蔓延。义山厄塞当涂,沉沦记室。其身危,则显言不可而曲言之;其思苦,则庄语不可而谩语之。计莫若瑶台璚宇、歌筵舞榭之间,言之可无罪,而闻之者足以动。其《梓州吟》云: ‘楚雨含情俱有托’,早已自下笺解矣。吾故曰: 义山之诗,乃风人之绪音,屈、宋之遗响,盖得子美之深而变出者也。岂徒以征事奥博,撷采研华,与飞卿、柯古争霸一时哉!学者不察本末,类以 ‘才人’ ‘浪子’ 目义山,即爱其诗者,亦不过以为帷房昵媟之词而已,此不能论世知人之故也。”通观李商隐现存之诗,所谓“半及闺闼”,不能都是男女爱情,绝大部分是有所寄托的,所谓“《离骚》托芳草以怨王孙,借美人以喻君子”,这话一般是不错的。他在《席上作》中吟出“料得也应怜宋玉,一生惟事楚襄王”这样的句子,论者就认为“太露”,甚至认为“诗家恶品”。正好这样直披胸襟的作品在李诗中较少见,多数是比兴深婉,如冯浩指出的:“总因不肯吐一平直之语,幽咽迷离,或彼或此,忽断忽续,所谓善于埋没意绪者”(见《玉溪生诗集笺注》)。
李商隐诗,在前此唐代各大家名家之后,是一位能够独辟蹊径的创造性强的作家的艺术结晶。无论是吊古伤时,还是抒怀咏物,他都能饱含真情实感,达到意象深蕴一唱三叹的境界。前人说他善学杜甫,当然是有根据的,他写的《有感二首》和《重有感》,记述太和末年的“甘露事变”,抨击宦官的暴行是大胆的。特别是《行次西郊作一百韵》,追述二百年来政治盛衰的变化,具有类似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那样的诗史价值。至于他的咏史诗,不单写前朝的如《汉宫》、《北齐二首》、《隋宫二首》、《陈后宫》等,并非一般的发思古之幽情,而有讥评时世的意义;特别是写本朝的《马嵬》、《华清宫》、《骊山有感》诸篇,指斥唐玄宗的贪色误国,略无忌避。至于“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咏史》),“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贾生》),这一类饱含政治哲理启示性的名篇佳什,集中俯拾即是。所以,李商隐的咏史诗有很高的成就,微而显,意深而隽永。
无题诗是李商隐的一大创造,也最能充分反映李商隐诗的艺术特色。大多以写男女爱情为题材,意象朦胧,幽微曲折,辞藻绮丽,声调和美,读之令人赏心悦目、回肠荡气。像《无题二首》(“昨夜星辰昨夜风”)、《无题四首》(“来是空言去绝踪”),确有实写爱情的,又难以断定均无寄托,或都有寄托。冯浩说:“自来解《无题》诸诗者,或谓其皆属寓言,或谓其尽赋本事,各有偏见,互持莫决。”“夹杂不分,令人迷乱”。千载之下,更难解决。今人讲创作的神秘性,欣赏其朦胧美,“诗无达诂”,或许是最佳办法。李商隐凄恻的情思,美人香草的表现手法,可以看出屈原、宋玉的影子;词旨隐晦、托意深微,又可以看到阮籍《咏怀诗》的影响。李商隐多采用七律和七绝近体诗写这一类题材,风格“清新纤艳”(宋祁语),清人叶燮评为“李商隐七绝,寄托深而措辞婉,可空百代,无其匹也。”确实可以百读不厌,反复咏叹。
两《唐书》作者都说到李商隐、温庭筠、段成式三人风格有相同处,号为“三十六体”(三人排行均为十二,合为三十六); 或称 “温李”,指出诗风的 “繁缛”和“清丽”;《唐才子传》说温庭筠和李商隐“以秾致相夸”。这即是表明温、李代表晚唐新的诗风,上承六朝绮靡余风,下开五代、宋婉约派的先河,依今人看来,即是承认他们在诗的开拓上的地位和影响。至于各人高下短长原来各有其特点,不必深论。即使李商隐诗风,宋代“西昆体”效其多用事、隐晦的一面,为历来诗评家所不满;但又提倡学李商隐诗,戒除“浅易鄙陋之气”。无论李商隐诗对后世正面和负面的影响,都说明他在中国诗史上不可忽视的地位,是一份可贵的文学遗产。
参考文献
- 1. 冯浩: 《玉溪生诗集笺注》。
- 2.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 3. 《中国大百科全书 ·中国文学》卷。
- 4. 两 《唐书》本传。
上一篇:《木皮散人鼓词》的主要内容,《木皮散人鼓词》导读
下一篇:《李卫公兵法》的主要内容,《李卫公兵法》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