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图》的主要内容,《棉花图》导读
《棉花图》,又名 《御题棉花图》,是一部棉作学和棉织学图谱。清乾隆三十年(1765)直隶总督方观承领导编绘而成。原手绘手书本未见,现存主要版本有阴文石刻墨拓本、石刻与木刻并具本、《授衣广训》本、汪近圣编 《鉴古斋墨薮》本、陶湘重刻《鉴古斋墨薮》石印套色本,1957年中华书局出版的 “中国农学遗产选集” —— 《棉》,收录了此书。
方观承,字遐谷,号向亭,又号宜田,安徽桐城人。祖父方登泽官至工部主事,父方世济官及内阁中书,后因戴名世《南山集》之狱牵连,登泽、世济均被流放黑龙江。观承年少不在流放之列,而寄食江宁城西清凉山寺,每岁与其兄观永徒步去黑龙江探亲,因此他“具知南北厄塞民情土俗”,又励志勤学,受到平郡王福彭赏识。雍正十年(1732),福彭以定边大将军率师讨准噶尔,奏为 “记室”,世宗召对后赐中书衔,师还授内阁中书,后屡有迁升。乾隆十四年擢直隶总督,兼直隶清河道;乾隆二十年署陕甘总督;二十一年回直隶任,三十三年卒。观承治绩彰显,以兼理河道治水为尤著,《清史稿》有传。著有《薇香集》一卷,《燕香集》二卷、《燕香二集》二卷,另有 “看蚕词”等八首收入方氏三世家集 《述本堂诗集》; 绘制 《畿辅义仓图》 十四册、《棉花图》一册,此外还延赵一清、戴震辑 《直隶河渠书》等。
《棉花图》,共有图16幅,分 “布种”、“灌溉”、“耘畦”、“摘尖”、“采棉”、“拣晒”、“收贩”、“轧核”、“弹花”、“拘节”、“纺线”、“挽经”、“布浆”、“上机”、“织布”、“练染”。每幅图都有方观承的文字说明,并配有乾隆帝御题七言诗和方观承所作七言诗。另外还收录了 “圣祖仁皇帝圣制木棉赋并序”,以及方观承两次进呈 《棉花图》 的奏文和一篇 “跋”。
《棉花图》一是部描绘棉花从种植到织染成布全过程的图谱。作者认为棉花功同菽粟,并说“麻枲之织不可御冬寒,帛纩之温不能以逮贫贱,唯棉之用,功宏利溥,既以补蚕桑之不足,而锄耘溉获,其事直与稼穑相始终,盖合耕与织并致其勤焉”。因此将前清棉花栽培经验和绵织技术编绘成册。内容可分两个部分:前半部分,从第1图至第7图,描绘了包括选种在内的从播种、田间管理到棉花的收藏;后半部分共九图,从轧核、弹花,到纺线织成布的全过程,其中轧核、弹花等技术居于同时代世界先进水平。此外,书中还指出了棉核可以榨油,滓子可以肥田。
《棉花图》编绘成册后于乾隆三十年进呈皇帝,乾隆帝弘历阅后对每幅图各赋七言诗一首,并批令方观承摹绘刊刻,以广流传。嘉庆十三年(1808)嘉庆帝颙琰又为每幅图各作诗一首,并将该书改名为《授衣广训》。《棉花图》以图画和诗文相配合来传授棉花栽培技术和棉纺织的方法,可谓图文并茂,也是目前所知国内外最早而较完备的棉作学和棉织学图谱。加之乾隆、嘉庆皇帝一再提倡,它在我国的流传极为广泛,以徽州墨商也将“棉花图”制成墨模,印在徽墨上,成了宣传棉花栽培和加工成布的艺术品。日本吉田幸次郎又将《棉花图》中的图说及“跋”译成平易日文,影响之大可见一斑。(张秉伦)
上一篇:《梦窗词》的主要内容,《梦窗词》导读
下一篇:《楞严经义疏》的主要内容,《楞严经义疏》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