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西域记》的主要内容,《大唐西域记》导读
《大唐西域记》简称《西域记》,是记载唐僧玄奘西行取经的游记。唐玄奘撰。《西域记》版本很多,我国收藏的版本,以敦煌唐写本(残本)、南宋安吉州资福寺刊本、南宋苏州碛砂延圣院刊本最为珍贵。明清时,亦有刻本多种。1977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章巽点校校本。该本经过点校者悉心整理,是当前最好的通行本,颇便初学者使用。本书记载138个国家和地区的宗教、风俗、民情和政治、历史、地理情况,是研究7世纪历史地理、南亚史、中亚史、中外关系史、边疆史、民族史、宗教史等许多学科的重要典籍。保存的丰富史料引起了各国汉学家的重视。1834年,德国东方学家克拉勃罗德以《玄奘在中亚与印度的旅行》为题,在柏林地理学会发表学术讲演,在各国学者中引起轰动,此后本书遂被译成各种文本,广为流传。影响较大的译本、有1858年儒莲的法译本,1884年比尔的英译本、1905年瓦特斯的英译本、1912年掘谦德的日译解说本、1911年日本京都帝大校本、1943年足立喜六的日译研究本、1972年水谷真成的日译注释本等。
玄奘(602—664),唐初著名的佛学大师、旅行家和翻译家。俗名陈袆,洛州缑氏(今河南偃师缑氏镇)人。玄奘“自幼迄长玄籍”,年轻时曾在国内游学,遍访名师,钻研佛学理论。他感到各派所说分歧较大,难得定论,并决心去天竺学习,求得解决。贞观初,他从秦州(今甘肃天水)、凉州(今甘肃武威)出玉门关,经今中亚细亚进入印度,在那烂陀寺跟著名的印度佛学权威戒贤法师学习5年,成为寺中著名高僧之一。后来,他应东印度迦摩缕波国拘摩罗王和中印度羯若鞠閤国戒日王邀请,参加曲女诚佛学辩论大会。与会者有五印度十八国国王,大小乘僧三千余人,婆罗门及尼乾外道二千多人,无人能驳倒他的观点,于是玄奘声誉名扬五印度,他在印度17年,于贞观十九年(645)携带657部经典回到长安。玄奘西行,历时19年,跋涉5万余里,历尽艰难险阻。回国后,受唐太宗之命,由他口述,辨机撰文,著成《大唐西域记》。此外,他还译出经、论75部,凡1335卷,对保存古印度佛教的珍贵资料、丰富我国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大唐西域记》12卷,10万多字,详细记载了玄奘西行亲身经历的110个和传闻得知的28个城邦、国家和地区的情况。本书以行程为经,地理为纬,从距离唐帝国较近的国家叙起,渐及中亚、印度各国。卷1首叙出国所经的阿耆尼国(今新疆焉耆),然后记叙沿途所经的屈支国(今新疆库车)、跋禄迦(今阿克苏)、笯赤建(今苏联塔什干东之汗阿巴德)、赫时(今苏联塔什干西之旧古城),窣堵利瑟那(今苏联吉肯特)等西域诸国;卷2—10,首为印度总叙,以后叙述北印度,中印度、东印度、南印度和西印度各国;卷11记述僧迦罗 (今斯里兰卡)、波拉斯(今伊朗)等印度半岛以外各国;卷12论述回程经过的漕矩吒(今阿富汗首都喀布尔以南,喀布尔至坎大哈途中)、劫盘陀(今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县)、佉沙(今新疆喀什)、于阗(今新疆和田)诸国。全书记述印度的内容最多,篇幅也最大。本书体例,一般先记各地(或城邦)的面积、都城、山川、气候、交通、物产等概况,再述社会习俗及地方特点,尤为注重与佛教有关的寺庙、僧侣、宗教活动、佛教故事和佛教遗迹的记载。
由于玄奘渊博的学识和顽强的毅力,使本书的记载既丰富多采,又翔实可靠。中亚、南亚各国古代的历史、宗教,本地的文献资料十分缺乏,但在本书中可得弥补。如帕米尔高原一向被认为是一个神秘的地区,这里山峦起伏,高峰重叠,很少有人涉足,直到玄奘时代,还未有人对它作过详细记述。玄奘在这一地区前后3次往返,进行实地考察,具体记载了它的地理位置。又如对南亚各国的地理位置、物产气候、风土习俗和历史遗迹等,也都有广泛的考察,详尽的记录。《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说: “昔宋法显作 《佛国记》,其文颇略;《唐书·西域列传》,较为详核。此书所序诸国,又多《唐书》所不载”。玄奘还对西域各国的政治状况、历史沿革、赋役租税等方面作了客观记述(尤其注意各国种族、王统及其建国的传说,语文的异同,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或隶属的关系)。与此同时,玄奘对西域和南亚各国的宗教流传状况,特别是佛教传播情况以及一些著名佛教人物的事迹,作了极详细的记述。据本书所载,当时西域56国中,以信仰佛教为主的有20余国,它们大多崇奉小乘说一切有部。在五印度82国中,佛教流行达73国,其中奉小乘的有54国,奉大乘的有17国,其余大、小乘兼奉。对印度佛教中上重要人物,如马鸣、龙树、提婆、无着、世亲、阿育王、迦腻色迦等的一系列传说,本书也有具体记载。有关佛教史迹方面的记载,本书更是随处可见,极为丰富。诸如与佛陀的本生、降诞、成道、说法,入灭以及分舍利、建塔、造像等有关的遗迹。阿育王、迦腻色迦王建立石柱、造塔,著名的伽蓝、胜迹等,凡见闻所及,分别记载无遗。他如在印度佛教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那烂陀寺的沿革、规模和学风,以及在艺术史上表现突出成就的阿旃陀石窟的雕刻艺术,也有详细记载。
该书提供的珍贵资料,主要来自作者游历见闻,同时也曾取材于西域和印度古籍,或参考中国前代西行求法高僧的行传,大多为人们闻所未闻者。因此,本书一出,当时就得到唐太宗的赞赏,表示要亲自披览。其中尤其是关于西域各国国俗民情和政治地理状况的叙述,更合唐太宗本意。同时代的学者则都惊为奇制,并在各自的著作中竞相援用。释道宣的 《释迦方志》,释道世的《法苑珠林·感应篇·圣迹部》,释慧立的《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等,都以它为重要依据。又因本书对所经历的各国地理位置、方向距离等均有明确记录,从而为印度佛教遗址的考古活动提供较可靠资料。近代以来,印度重要佛教遗址那烂陀寺、王舍城、鹿野苑、阿旃陀石窟、迦毗罗卫城等的发现,得益于本书者甚多。季羡林先生指出:“我们几乎找不到一本讲印度古代问题而不引用玄奘《大唐西域记》的书”(《大唐西域记校注》,页135)。由于本书记载全面、资料准确,在今天更深受历史、宗教、考古等方面学者们的重视,成为研究中世纪中亚、南亚各国历史、地理、宗教、文化艺术以及中西交通的重要资料,在学术上具有不朽的价值。
我国最早研究《西域记》地理考证的专著是清末民初丁谦的《大唐西域记地理考证》。最早对古代版本进行整理研究的是1964年向达辑成《大唐西域记古本三种》。专门研究本书作者、行程及其他内容的专著,有周连宽 《大唐西域记地理考证》 (1984年中华书局出版)。1986年中华书局出版季羡林等10多位学者共同整理的《大唐西域记校注》,该书博取中外之长,纵考古今之变,参阅了14种版本和11种参考书,吸收中外学者成果5百余种,是我国研究《西域记》的最新成果。该书注释名词,能追根寻源,广为诠解,突破了不少长期以来未获解决的问题。本书末附有参考书目、地图、索引,颇便读者进一步研究和查考。
参考文献
- 1. 杨正泰:《中国历史地理要籍介绍》,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
- 2. 周连宽:《大唐西域记史地研究丛稿》,中华书局,1984。
- 3.季羡林等:《大唐西域记校注》,中华书局,1985。D
上一篇:《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的主要内容,《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导读
下一篇:《大学》的主要内容,《大学》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