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子建集》的主要内容,《曹子建集》导读
《曹子建集》是三国魏文学家曹植的诗文集,一作《陈思王集》,又作《曹植集》。植(192—232),字子建,曹操第三子,曹丕同母弟。早慧,年十余岁,即能“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而且“善属文”( 《三国志》本传)。青年时期曾随曹操出征,文才武略兼优,深得曹操宠爱,有意立他为太子。但他生性任诞,不自雕饰,终于失去了与曹丕竞争魏太子的机会。曹丕称帝后,备受猜忌和迫害,屡遭贬爵,多次改换封地。先是延康元年(220)由临菑侯降为安乡侯,黄初二年(221)改鄄城侯,接着黄初三年进封鄄城王,四年徙封雍丘王。明帝即位,处境略佳,但仍不得重用。太和元年(227)徙封浚仪,二年复还雍丘,三年又徙封东阿,六年以郡为国,封陈王,其年十一月发病死,年仅41岁。谥“思”,后人称 “陈思王”。《三国志》卷19有传。
曹植工诗善文,著述颇丰。《艺文类聚》卷55引曹植 《文章序》称: “余少而好赋,其所尚也,雅好慷慨,所著繁多,虽触类而作,然芜秽者众,故删定别撰为《前录》七十八篇。”这个自编的《前录》当是曹植作品的第一个集本。又《三国志》本传载:景初中,魏明帝诏令 “撰录植前后所著赋、颂、诗、铭、杂论,凡百余篇,副藏内外”。这是曹植作品的第二次结集,在其身后约六七年。据《隋书 ·经籍志》著录,唐以前传世的有《陈思王曹植集》30卷,此外还有《列女传颂》1卷、《画赞》5卷,合计36卷,可见曹植的诗文作品在唐初时卷帙依然很多。《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仅著录《陈思王集》20卷,又一本30卷,后者或为隋唐旧本,前者则无疑是后人合并编定的新本子。南宋时,这个20卷本也许还在,但“其间亦有采取 《御览》、《书钞》、《类聚》诸书中所有者”,“亦非当时全书矣” (《直斋书录解题》卷16)。与此同时,又有一个新的10卷本广为流传,所收“诗文二百篇”(《郡斋读书志》卷17),书名改称《曹植集》。今存南宋宁宗嘉定六年 (1213) 刊本10卷 (原藏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当即此本,计赋44篇,诗74首,杂文92篇。明人所刊诸本,有称《曹子建集》者,有称《陈思王集》者,皆宋刊10卷之流裔。其中张燮《七十二家集》、汪士贤《汉魏诸名家集》 称 《曹子建集》 10卷,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 称《陈思王集》2卷。
明刊10卷本《曹子建集》共收诗文209篇,计卷1至4赋43篇,卷5至6诗73篇,卷7至10文93篇。其中讹误与脱漏处不少,如卷2《愁霖赋》后半叙季秋一段乃蔡邕作,《艺文类聚》误作搭接,10卷本亦误收。又如 《玉台新咏》卷2有曹操《弃妇》诗,10卷本失收。清同治初年,丁晏以明万历间程氏刻10卷本为底本,校以张溥本及唐、宋类书和总集,正误补遗,编为《曹集诠评》10卷,还包括《逸文》1卷,《附录》1卷,前者为诸本不载的诗文残篇,后者为史传及历代评论资料。丁本以校勘是正文字为主,间有注释和评论。近人丁福保以丁晏本为底本,改名 《曹子建集》,编入《汉魏六朝名家集》中。1984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赵幼文的《曹植集校注》,这个本子是在10卷旧本的基础上重新编次,依据作品创作时期的先后分为建安、黄初、太和3卷,无从推测创作时间者,则汇附于卷3之末,旧本误收的作品亦详录前人考辨,附在卷末,以资参证。将曹植的作品系年编排,当有助于知人论世的研究。较有影响的曹植诗的注本,尚有黄节的《曹子建诗注》2卷,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叶菊生校订本。
曹植的文学业绩博大而精深,无论诗歌、辞赋与散文,皆得心应手,不乏佳构。南朝梁钟嵘《诗品》列其诗于上品,说:“其源出于《国风》,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嗟乎!陈思之于文章也,譬人伦之有周、孔,鳞羽之有龙凤,音乐之有琴笙,女工之有黼黻。”以之为诗中圣贤,可谓推崇备至。曹植“生于乱,长于军”,生活阅历十分丰富,加以后期遭受压抑,感慨丛集,因而多数诗篇写得情感真切,寄寓深刻。大致说来,建安时期他生活在邺城,正值青春华年,又过着宴游歌赋的生活,诗多应酬之作,只有《泰山梁甫吟》写随军北征三郡乌桓途中的感受,《送应氏》写洛都战乱后的惨景较有现实意义,其余则嫌华而不实。黄初时期他“举挂时网”,动辄得咎,所写的诗一改宴游犬马的题材和纨绔气息,直写忧愤的胸臆,诗思愈发沉著劲拔。如《赠白马王彪》揭露王室内部的倾轧,《七步诗》控诉兄弟相残,《种葛篇》隐喻委曲求全之思等,都写得缠绵悱恻,不胜悲痛忧伤之至。太和时期他的名位已有提高。但政治上仍不得志,所以在摆脱了一味的忧生之叹以后,他开始留意国事,希冀从政。这种心情在《求自试表》等文章中表达最为明确,诗如《惟汉行》、《喜雨》等篇亦有所反映。当然这后一时期的诗作,也杂有迟暮之感和游仙之思,不免流露出消沉的情绪。
曹植的诗歌艺术造诣很高,在诗歌发展史上有多方面的贡献,主要的可以说有三点:(1)开拓了诗歌表现的范围,举凡抒情述志、咏史叙事、摹景状物、赠答酬唱,曹植几乎无所不写,现存的集子里几乎无所不有。(2)集文人五言诗创作之大成。建安诗人如曹操、王粲、曹丕、刘桢、陈琳等,都以善长五言诗著称,而写得流转自如、情词并茂,形制长短不拘一格,描写手法富于变化,则当推曹植为第一。(3)变汉乐府为魏乐府即文人咏怀诗。汉乐府采自民间,质朴俚俗,曹植汲取其体制与技巧,加以藻饰,使之格调趋于高雅,文字趋于整丽,遂带有浓厚的士夫文人色彩。明王世贞说:“子建才敏于父兄,然不如其父兄质。汉乐府之变,自子建始。”这个说法正指明了曹植在汉魏乐府嬗变中的枢纽作用。
曹植的辞赋和散文也写得很出色。他的赋大多是“触类而作”,无论生平遭际还是军国大事均辐凑笔端,注入了强烈的情感。前期作品如 《七启》、《东征赋》、《归思赋》等,多情善感,间能表现出济世之志。后期则因身受禁锢,下笔悲愤,往往壮采遄飞。如 《九愁赋》全借屈原为说,实则切合时事,自叙身世之感,文词凄咽深婉,大有楚骚遗意。这些辞赋的篇幅比较短小,在写法上也力避汉赋的铺排堆砌,所以他是从两汉体物大赋向六朝抒情小赋过渡的划时代人物。至于他的骈文和散文,《洛神赋》可谓骈赋名篇,对于骈文史而言不容等闲视之,《求自试表》可谓骈体大成的代表作,他如 《与杨德祖书》、《陈审举表》、《辨道论》、《籍田说》等散文,亦可谓 “体貌英逸”的作品。刘勰《文心雕龙》论曹植章表时说: “陈思之表,独冠群才。观其体赡而律调,辞清而志显,应物制巧,随变生趣,执辔有余,故能缓急应节矣。”刘勰所说其实不限于章表,曹植的辞赋和骈散文章都可作如是观。
南北朝作家推崇曹植才高八斗,折服于他的“词采华茂”。自唐以来,提倡 “汉魏风骨”,又赞赏曹植的“骨气奇高”。无论如何,曹植作为建安文学的主将,对后世文学影响巨大,《曹子建集》无疑是建安文学研究乃至整体文学史研究的资料宝库。
参考文献
- 1. 丁晏: 《曹集诠评》,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7。
- 2. 丁福保:《曹子建集》,上海文明书局 《汉魏六朝名家集》, 1911。
- 3.赵幼文:《曹植集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4。4.河北师范学院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组:《三曹资料汇编》, 中华书局, 1980。
上一篇:《春秋繁露》的主要内容,《春秋繁露》导读
下一篇:《曾惠敏公遗集》的主要内容,《曾惠敏公遗集》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