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战奇法》的主要内容,《百战奇法》导读
《百战奇法》是一部分条论述作战原则和战法的古代兵书。旧题明刘基撰,又名 《百战奇略》。现存明刊《武经总要》附刻本,明刊 《登坛必究·百战》本、明刊 《兵录·战法》本、清刊 《水陆攻守战略秘书七种》本、清刊 《韬钤拾慧录·百战略摘钞》本,还有1919年石印本和八千卷楼藏传钞本,清咸丰九年(1859)粟庵手抄本等。近年出版有校注译本,如《光明日报》出版社1987年译注《百战奇略》,据上述版本进行了互校; 还有春风文艺出版社1987年赵洪顺、韩春恒《百战奇略注译》等。
该书作者已无法确考,明刊《武经总要》附刻本题元无名氏撰;明崇祯本《韬略世法》称该书为南宋末年谢枋得编辑;清代多题明刘基撰,实系伪托。该书大约是北宋末叶人作品。全书共10卷,每卷10战,合为百战,分别是: 卷1: 计战、谋战、间战、选战、步战、骑战、舟战、车战、信战、教战; 卷2: 众战、寡战、爱战、威战、赏战、罚战、主战、客战、强战、弱战;卷3: 骄战、交战、形战、势战、昼战、夜战、备战、粮战、导战、知战; 卷4: 斥战、泽战、争战、地战、山战、谷战、攻战、守战、先战、后战; 卷5: 奇战、正战、虚战、实战、轻战、重战、利战、害战、安战、危战; 卷6: 生战、死战、饥战、饱战、劳战、佚战、胜战、败战、进战、退战; 卷7: 挑战、致战、远战、近战、水战、火战、缓战、速战、整战、乱战; 卷8:分战、合战、怒战、气战、归战、逐战、不战、必战、避战、围战; 卷9; 声战、和战、受战、降战、天战、人战、难战、易战、饵战、离战;卷10: 疑战、穷战、风战、雪战、养战、书战、变战、畏战、好战、忘战。故名曰 《百战奇法》。全书3万余字。
该书收集了五代以前历代散见于史籍中的重要军事资料,按作战双方的军事、政治、经济、自然诸条件,列为百目,又两两相对,然后分别论述。每论一种战法,均先解题,继而阐明用兵原则。阐明用兵原则时,多引《孙子》、《司马法》、《尉缭子》、《吴子》、《李卫公问对》、《三略》、《六韬》等兵书上的精辟的警语。其中引用最多的是《孙子》,达60余条。然后选择与每个用兵原则相合的古代战例加以应证。经过精心选择,重新排列组合,使古代许多可资后人借鉴的作战原则和方法,生动地再现了出来。因此,该书既不同于《武经七书》那样几乎是兵家理论经典、又不同于《武经总要》、《武备志》、《太白阴经》、《虎钤经》那样具有百科性的多门类兵书,而是一部史论结合比较好,体例新颖的论述作战原则和方法的兵书。其选择的战例故事性较强,叙述生动活泼,通俗地阐明了《武经七书》等古代兵家的治军用兵之道,便于军中流传。
《百战奇法》开篇即称: “用兵之道,以计为首。”“计料已审,然后出兵,无有不胜。”只有了解和分析敌我双方的实际情况,才能制定正确的作战方针。在运用谋略上,强调因敌制胜,灵活用兵。“凡兵家之法,要在应变”。根据不同的敌情采取不同的作战方法,并要充分利用地形和自然条件,造成利己不利敌的战略态势,从而取得战争的胜利。该书还归纳了许多具体的作战谋略,如示形、疑阵、诱歼、设伏、骄纵、离间、击惰等。另外,对强弱、众寡、攻守、进退、胜败、安危、利害等对立统一关系,也分别立论,对比分析,说明相反相成的道理。但是,该书多引述前人兵法,加以例证,结构虽新颖,内容却无更多的创造。其中反映出的统治阶级依靠战争掠夺的思想、愚兵思想及仇视农民起义的观点,带有鲜明的封建时代烙印。此外,该书所列战法及所引战例,亦非完全贴切,有些未免牵强附会,有些结论也未免失当或片面。尽管如此,《百战奇法》在总结古代兵法上仍有其特色,不但在军事学术史上有一定的地位,甚至还有较高的文学欣赏价值。
对该书的研究,除了文字校勘、注译以外,还有少量论文对其作者、成书时间及军事思想等问题加以探讨。如范佳音 《 〈百战奇略〉中的军事哲学思想》(《国防大学学报》1988年增刊)一文,从兵家哲学的角度将该书内容归结为“顺天时而制征讨”的战争观。“料敌制胜”的战争认识论和“要在应变”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张文才《百战奇法浅说》(解放军出版社,1987年) 则对该书作了较全面地考评。
参考文献
- 张文才:《百战奇法浅说》,解放军出版社,1987。
上一篇:《百川学海》的主要内容,《百川学海》导读
下一篇:《百法明门论疏》的主要内容,《百法明门论疏》导读